第869章:机密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交州那边的潜狼卫和云天卫送来情报,敌军也在仿造床子弩……”梁萧看着手里的情报眉头一皱。

  萧清吓了一跳:“能仿造出来么?”

  梁萧突然笑了:“再给他们一百年时间,也没有可能!”

  三弓床弩,乃是北宋军器发展的巅峰作品之一,即使是后世的一些砖家,也几乎复原不出真正的三弓床弩。

  梁萧能复原出来的原因,首先是取材正确,其次是研究并结合了大乾本身就有的床弩,从而进一步确认三弓床弩的可行性。

  而材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必须是百年以上的杉木才有可能发挥三弓床弩的性能优势,其次三张大弩的弓弦也要上等牛筋,多种材料部件也要反复炼制,这才是燕州大捷时期三弓床弩少之又少的原因,当时的大乾并没有那么多的宝贝材料库存,也来不及赶制太多。

  同样,这也是大乾国紫杉木告急的原因,年份最大的杉木材料全部用于打造三弓床弩。

  三弓床弩有自己的绞轴和滑轮组,本质就是一种顶尖的弩炮,千年之后的人们连需要的材料都找不齐——有些木材放到现代已经属于“牢底坐穿木”,而各种反复炼制的材料,也不是后人有耐心制作的,自然不可能完整复原出来。

  这也是梁萧始终推崇开国丞相卓明峰的原因,百年前此人就为了后世纸业和当时的弓弩制造,力排众议,推广植树造林,其中就有杉木类。

  这些森林一度被视为浪费土地,如今恰好为他所用,想必卓明峰也曾考虑过后世的弓弩发展,只是他一定没想到,后人能造出三弓床弩这种杀器……

  而大乾国缴获了蛮荒人大量的牛马,能够提供大量的上好牛筋,这几年三弓床弩的产量大幅增长,自然也不奇怪。

  最好的三弓床弩,能射一千多米,但需要经年累月的精制,一般的三弓床弩,即使是加速赶制,射程达到八百米以上完全不是问题,放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大杀器。

  怒发一矢,足以将多名重甲兵钉死在地面上,甚至可以钉入城墙。

  至于诸葛连弩,更不是敌人能够轻易仿制的。

  即使敌人仿制出来,也没有足够的箭矢去挥霍,而森林遍布南北的大乾国,只要有钱,就挥霍得起。

  黄金大量花费在军器和箭矢的制作,也增加了许多百姓的就业,从而拉动大乾国的内需,最终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

  诸葛连弩在后世是有实物出土的,但如此神器之所以在后来被淘汰、弃用的原因,其一是射程太短,其二就是太消耗箭矢,短距离一弩十发根本不是一般的势力消费得起的,而且上弦极慢也意味着在战场上往往只有一次发挥作用的机会。

  经过梁萧对三弓床弩、连弩材料、运作原理的简单讲解,萧清似懂非懂,但也松了口气。

  这些机密技术被保存得很好,军器监的工匠都受到严格监护,同时保证他们全家丰衣足食,其待遇不下于大乾白袍兵。

  同一时间,交州联军驻扎在庐州城西南一百二十里外,统帅们愁眉不展。

  南王萧昌怒不可遏:“大乾国的弩箭太强,截止今日,我军在庐州折损超过一万五千,却迟迟拿不下庐州,再这么耗下去,就算积攒百年财富,也撑不住!”

  独孤群叹道:“当年若不是天将军横空出世,交州和西川凭借在江南一带大肆采购的粮食,完全可以入主江南……”

  昔日大乾国兵部尚书独孤群的叹息,终于暴露了一个惊人的真相。

  大乾国前十几年的饥荒,除了一部分地区干旱之外,还有交州、西川势力从中作梗的原因!

  粮食被交州南王与锦袍王、赫连家大量采购,导致大乾国本地粮价上涨,同样囤粮的世家门阀和端木家,趁机又大赚了一笔。

  这已经是交州和西川惯用几十年的套路,为的就是趁势而起。

  就算没有机会入主中原,他们也可以等粮价暴涨之后高价倒卖给江南、汉中、西境一带的百姓,稳赚不赔。

  户部、兵部、吏部,又长期掌控在世家门阀手里,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太简单……

  当年梁萧酿出一醉百年,却不敢大规模酿酒,也是出于粮食涨价的考虑,担心各地酒坊争相模仿,进一步抬高粮价,祸害百姓。

  这也成了后来梁萧坚决铲除世家门阀的重要原因,世家门阀不除,大乾国永无宁日。

  没有了世家门阀,大乾国的粮价一降再降,但以卢家为首的各地正规米商提前得到官府提醒,做好应对措施,并没有明显损失,百姓也几乎不再担心忍饥挨饿。

  “老夫已经探得情报,大乾国有床子弩与神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