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今非昔比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以顾洪为首,知晓女帝真相的诸位大臣,齐聚御书房,祝贺梁萧与卓子房圆满结束大梁之行。

  在萧清的安排下,户部侍郎顾少言又向梁萧汇报了户部财报。

  “去年全国财政总收入,折合白银一亿三千七百二十七万两,其中工商税四千一百万两,盐政收入四千二百万两。全国总支出约合白银一亿一千万两,其中一千万两用于收购稻谷,应付灾年,三年国库总盈余四千五百二十七万两!”

  “摊丁入亩将人头税并入田税,非但没有因此减少国家税收收入,反而因此增长超过三成,因为隐户、黑户已近乎失去意义!”

  “受此政策影响,国内人口明显增加,各地新生儿数量超过去年两倍,百姓已经开始信奉多子多福!加上益州,目前全国登记在籍总人口,超过一亿一千零二十三万!!”

  顾少言的语气明显激昂兴奋,全程笑着汇报。

  梁萧和卓子房对视一眼,也不禁大喜过望。

  大乾国鼓励工商,因此工商税一直是个大头。

  放在往年,有世家门阀从中作梗,再加上私盐横行,国库的最终总收入,往往也就只有七八千万两!

  经过这四年的改革,大乾国的军政几乎是脱胎换骨!

  最令人头疼的冗官、冗兵、冗费,得到了极大改善。

  当然,契约税、盐政改革、摊丁入亩……带来的收入纯增长,也超过了三千万两白银,居功至伟。

  大乾的财政收入,是不算那些清剿的战利品带来的额外增收。

  按照正常的市价来算,一头活牛八到十五两,战马超过百两,猪羊和军器也价值不菲,缴获蛮荒人的战利品总价值已经超过八千万两白银。

  但这些战利品用于军队消耗、赏赐,而且是梁萧二十岁时的战果,不再计入今年收成。

  河套地区与河西走廊,是两大天然牧场,经过大乾国几年的努力,那一万名获救的忠心大乾牧民认真带头,每年的增收完全补得上军队战时消耗和战后犒赏。

  非必要情况下,不能动了这两大牧场的牲畜根本。

  而大乾国这几年的额外军器总投入,也接近一亿两白银,否则国库盈余起码能超过八千万两。

  “当时,我们与丞相总结各地财政之后,根本不敢相信会有如此收入……”顾洪惊叹着,看向梁萧,目光灼灼。

  “大乾国得安国侯,如鱼得水,可喜可贺!”何景云终于忍不住感叹。

  众人一致点头,神色崇敬。

  正是因为他们了解曾经有世家门阀盘踞的大乾,如今的大乾才越发显得难能可贵。

  而为大乾带来改变的人是谁,举世皆知。

  萧清眉飞色舞道:“朕从不怀疑自己的眼光!”

  她早已提前了解了财报,但在看见他欣喜一笑的那一刻,她依然忍不住乐开了花。

  这大乾,如他所愿,终归是他成就了大乾!

  早在梁萧去大梁之前,萧清就和在场众人谈过,可能会再给左菁一个公主名号,七位公主并嫡。

  放在以前的朝代,大臣极力劝阻也是稀松平常的事。

  但在场众人明知萧清和梁萧不会因此记仇,也没有反对,只是请求萧清注意诏书措辞,以免将来女帝身份昭告天下,影响不好。

  在大乾官民的心里,她的萧哥哥早已入圣成神,非王非帝,但人心向往。

  即使是大乾的官员,有相当部分也是经过梁萧和卓子房静心遴选,务求为国为民的人才,视梁萧为读书人的毕生信仰。

  而顾家、穆家这些大家族,也得益于梁萧的支持、提点,放弃世家门阀地位之后,反而一路扶摇直上,给后来的官员家族作了极好的榜样,对梁萧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梁萧摇头道:“天下大治,岂是一人之功?吾皇勤政爱民,诸位同僚与大乾军民,也都为这个国家贡献自己的心力。大乾国的改变,离不开举国上下共同努力,不能总让我一人独揽功劳。”

  众人若有所思:“安国侯说得在理,但即使安国侯一再谦虚,百姓也是一致认为,是陛下与安国侯让他们安居乐业,更胜以往,可算是实至名归。”

  梁萧不禁哑然失笑。

  百姓的思想最为单纯,谁能让他们过好日子,他们就敬爱谁。

  卓武略说道:“陛下,全国军队经过裁剪、更替,如今数量超过百万,但实际上只有五十五万军队完全脱产,臣等认为,为了应付边境威胁,我国财力可成神,非王非帝,但人心向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