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6 章 走人情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曾几何时,程丹若以为重农抑商,是指商人地位低,不准穿丝绸之类。打听完各种商税后,才发现钱是键。

  一笔一笔税,一波一波收钱,一般谁扛得住啊?

  务农才是发展根本。

  她放弃乱七八糟想法,专心陪谢玄英琢磨种田。

  除了红薯,山西也适合种马铃薯,但东西比向日葵还罕见,谢玄英都没听过。

  程丹若祭出买世界地图,和他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那边气候催生出了不少耐寒耐旱之物,非常适合移栽。

  “在个地方,有种树叫金鸡纳树,有很高,有很小,树皮能入药,主治疟疾。”

  夜深人静时候,她心神触动,说出心话。

  “要是能偷一棵回,就好了。”

  谢玄英了她眼,么都没,低头继续拟奏疏。

  千般谋划,落到纸上也只有一句话:既番薯宜产,可于广东再寻新谷,丰夏之沃土。

  当然,他也将饼画了上去,么如果红薯丰收,可制成精粮,运往各地,其利润正好能够作为军费源,为国库省钱啦。

  第,他润色了一遍。

  然后,派人去地窖,翻出角落红薯。

  叫程丹若外书房。

  她很吃惊:“哪?”

  “龙子化送我。”谢玄英回答。

  程丹若知道个名字,龙逢吉,字子化,广东人,如今在四川做县令,但不解地:“他为么要送你红薯?”

  “我们是同年啊。”谢玄英奇怪地说,“我与他同列一甲,自然多往。”

  程丹若:“……为么之前不拿出?”

  他有点尴尬:“我忘了。”

  给他送礼人实在太多,与同年走动是常事,很多东西送就堆着。他只在第一年尝过新鲜,去年秋忙着成亲,就忘得一干净。

  “应该还能吃。”他佯作镇定,转移话题,“子化和我说,此物在窖中能存放一年之久。”

  程丹若:“你找我,是想还能不能吃?”

  “不,我想你做新物,呈给陛下。”谢玄英瞄了眼放好奏疏,“即便陛下知道我本意,我们也不能就么递过去。”

  程丹若:马屁还是你会拍。

  她先明白:“龙县令有告诉你具体做法吗?”

  “生食如枣梨,熟食如甘蜜。”谢玄英说,“点陛下已经知道。”

  “好,那就制成粉条。”她说,“很简单,与绿豆粉条做法一样,让大厨房做就。”

  他道:“,还有吗?”

  “红薯饼,红薯丸子,拔丝红薯。”她报了一串,后平静地告知,“但我不会做。”

  “些也不需要。”谢玄英很务实,“粉条更要紧。”

  程丹若绞尽脑汁回忆:“晒干可以做地,呃,红薯条,也是干粮。”

  他:“也好。”

  两人商议定,找大厨房管事,令其制作。

  管事明做法,果然道:“与粉条一样,简单,只是须等上几日。”

  “无妨。”

  递奏疏前,谢玄英还有事做。

  他约了曹四喝酒。

  正好,曹四也要找他,两人一拍即合,随便找了一处酒楼,便坐下说话。

  “你面有喜色,前程定下了?”谢玄英为朋友斟酒。

  曹四笑道:“被你瞧出了。我父亲已经答应,让我去浙江做个把总。”

  谢玄英立时道:“恭喜,上峰是谁?”

  “谭祥。”曹四,“据说从前是昌平侯手下,你见过吗?”

  “见过。”谢玄英道,“他擅领兵,为人方正,此次应该能自募兵?”

  曹四诧异:“消息真灵通啊,我爹才和我说呢,谭参将可于沿海募兵三千,让我好生历练,不可骄横。”

  “分守哪?”

  “台金严。”

  “好地方。”谢玄英说,“海寇江中,江必施势力在福建沿海,他要与西洋人做生意,江龙旧部在江浙,如今他死了,上万海盗群龙无首,各自为政,是你立功好机会。”

  曹四连连点头:“你放心,我也大不小,得此良机,不能错失。”

  他雄心勃勃,欲一展宏图,追了不少倭寇事。
瞧出了。我父亲已经答应,让我去浙江做个把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