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 章 春日好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忙完了拜年的人情往来,程丹若就真的放假了。

  像其他部门,过年过节也要衣食住行,最多轮班休假,不可能一直空闲,但内阁不上班,皇帝不上班,程丹若就不上班。

  大过年的,不是急病也无人会安乐堂,免得招来晦气。

  她得以处理一私事。

  比如,再做点酒精,做几件内衣,收拾一下屋子。

  她东西少,也不置办家当,很快就做完,后,就安乐堂坐班了。

  病人,可以医书嘛。

  年上半年借的书,已完了。闲着也是闲着,她就趁一天雪后初晴,裹得暖暖的典藏阁,打算再借两本新书。

  门的依旧是个叫梁寄书的年轻太监。

  “梁公公。”

  “程姑姑。”

  双方友好客气地招呼过,一个借书,一个理书。

  借着沉浮的光影,梁寄书打量着书架后的人。作为如今最炙手可热的女官,这位程司宝却不应有的排场。

  她只带了一个小宫婢,穿的也不是最能代表身份的红袍,而是普普通通的深蓝色袄裙。因不当值,亦不官帽,头上只有一个罩住发髻的狄髻,正中插一支金海梅花的挑心。

  人很客气,但态度算不上温和,反而有寡言冷淡。

  挑了小半个时辰的书,她只和梁寄书说了一句话,后就是:“烦您登记。”

  梁寄书抄录完,她点点头:“多谢。”

  这就走了。

  小宫女一声不吭地跟在她身后,落开半步的距离,垂着头,不说话谈笑,但也不是屏气凝神的紧张。

  梁寄书七岁净身入宫,迄今已十年了。

  他知,要一个主子的脾性,不能他自己如何待人接物的,要他身边伺候的人什状态。

  这是太监的生存智慧。

  年节之际,又不是出公差,小宫女却不与她谈笑,可程司宝平日少与她们闲聊,底下的人不敢造次,可她又不紧张,过桥时,还低头瞄了眼鲤鱼,证明程司宝很少训斥她们,御下宽和。

  来,是个端庄自持的好人。

  --

  正月十六,走百病。

  这是此时的一个大节日,妇女无论老幼婚否,要穿白衣走桥,据说能够强身健体,驱除百病。

  全年仅此一天,允许宫人们离开皇宫,在皇城里走一走。

  不让到城外,主要是怕走丢,宫人们从来出过宫,外头路有几条不知,若被人掳可就成笑话了。

  但就算仅限皇城,也已足够大。以程丹若游玩故宫附近景点的验,这趟徒步运动量不小。

  所以,她。

  天色一暗,皇城被元宵的宫灯点得灯火通明。她指挥人搬了椅子、帷幄和一张桌子,坐在西华门前,临时支了个医疗点。

  吉秋等人问:“姑姑真的不?”

  程丹若:“不。你们吧,早回来。”

  吉秋只好:“我陪姑姑。”

  “难得进西苑,你们好生玩耍就是,我不需要人陪。”程丹若淡淡,“别杵着了,挡着我的月亮。”

  十六的月,又圆又大,像个饼。

  她们劝不动,各自散了。

  程丹若怀抱手炉,仰头望月,等倒霉蛋上门。

  犹记当年军训,她们被教官半夜喊起来拉练,十公里的路程,崴脚扭伤的,摔坑里骨折的,吹冷风感冒的,最离谱的还有突心脏病发作,差点了的,吓得120一路飞奔医院。

  宫里数万人的大型室外活动,不出状况,她把头割下来。

  果不其。

  她才吃空一盘奶糕,就有人一瘸一拐地过来了。

  “就你爱闹。”搀扶的宫人抱怨,“难得出来一趟,让你慢点,仔细脚下,你不听,在好了,崴了脚,倒是害我也得走完。我才走了一座桥呢!”

  走百病又叫走三桥,意思是至少要走三座桥才算达成目标,也难怪人家埋怨。

  程丹若叫住她们:“你们过来。”

  “程、程姑姑?”月色下,程丹若应景地穿着白披风,无限接近白大褂,小宫女认出了她,连忙过来,“您有什吩咐?”

  “人扶里面,我伤。”程丹若撩开帷幄的帐子。

  帷幄是一个四方形的三面帐,很多室外办公场合会用到,能挡风,在用来检查宫人,也能起到避嫌的作用。

&ems路飞奔医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