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 探消息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程丹若被请进正院的大厅,大宫婢亲自奉茶:“女官一路风尘,辛苦了。”

  “为陛下办差,不敢言辛苦。”程丹若客气道,“宫中记挂太妃,不知太妃身体可好?”

  “仰赖天恩,娘娘虽忧虑痛心,倒还撑得住。”大宫婢与她寒暄两句,终于按捺不住,试探着问,“不知世孙可好?”

  程丹若斟酌着分寸:“宫禁森严,未曾见过世孙。”撇干净关系,又微微,示好道,“听说陛下时常召世孙伴驾,想来一切都好。”

  大宫婢的意真切了:“娘娘一直惦记着世孙呢。”

  “有陛下照拂,世孙必无恙。”程丹若口气笃定。种万能话不说白不说,左右对方想要的只是安慰。

  退一万步说,鲁王世孙出了么事,还能找她算账不成?都说是陛下照拂了。

  大宫婢未尝不知个中道理,然而仍旧安心了不少。

  此时,王太妃已然供奉好圣旨,换下朝服,略微放松地坐在上首,与程丹若说起官方套话:“离京多年,陛下身体可还安泰?”

  程丹若:“圣人一切安好。”

  王太妃又问:“太后娘娘身体可还健朗?”

  程丹若:“慈宫娘娘亦安好。”

  官方问答结束,王太妃才关切道:“女官一路行来,可还顺利?”

  程丹若听出她的语气变,便有意不作官方口气,拉家常似的:“都好,只半路遇见大雨,耽搁了一日。”

  “秋季就是多雨,我初来封地那几年,颇不习惯。”王太妃说了会儿山东的天气况,话锋一转,叹道,“老身年迈体弱,府中诸事多有吃力之处,难免疏漏。若不介意,还望帮衬些时日。”

  对于点,程丹若早有准备。

  洪尚宫同她说过,鲁王府必定会请她暂住,甚至劳动她协理府中事务。时尽管答应就好,因为压根不需要她真的做么事。

  她只是一个吉祥物。

  皇帝彰显天家亲,王府以种方式示弱——我家老的老,小的小,支撑门户都很难,全要仰仗陛下了——希望削弱鲁王带来的负面影响,保住王位。

  毕竟,鲁王孙的辈分,已经够不上郡王的等级了,只能是镇国将军。

  如今皇帝立鲁王孙为世孙,以示安抚,但毕竟没有真的册封,王太妃自然要谨慎行事。

  弄清楚一点,程丹若便毫无压力,立时起身,躬身道:“但凭太妃吩咐。”

  王太妃微微松了口气,面露倦色。

  程丹若识趣地表示不扰,请她务必保重身体。

  王太妃善如流,命令长史好招待贵客,便在宫婢的搀扶下,回后院歇息了。

  接着,长史调来四个宫婢,四个太监,整理一座清净的院落,让程丹若住下。又命人整治饭菜,为护军接风洗尘,顺便探消息。

  反倒是程丹若里,不算,仆不能当仆,只好请王太妃身边最有脸面的老嬷嬷作陪,整治了一桌席面。

  鲍鱼海参,燕窝银耳,该有都有,是上等席面。

  老嬷嬷温了壶绍兴黄酒,替她斟一小杯。

  “我酒量浅,只能尽尽意思了。”程丹若不肯多喝,略微沾唇边换成热茶。

  老嬷嬷不介意,随口与她说些闲话。

  酒过巡,气氛转热。

  程丹若趁机问:“我王府井然有序,各处伺候的都不缺,想来外头传的都是没影的事。”

  “您是说乱兵冲进府里的事吧?”老嬷嬷叹口气,借着醉意道,“外头传的不算错,那天半夜,人是真的进来了。”

  程丹若故作惊诧:“他们胆子太大了,护卫呢?”

  “王爷的脾气有些急躁,等闲不爱人伺候。平时就住在东苑的长观。”老嬷嬷谨慎地措辞,“那时候又是晚上,咱们底下的人不敢扰。”

  程丹若翻译:鲁王脾气暴躁,喜欢杀下人,下人们没事不敢触霉头。

  “我记得,那会儿快二天了,府里安静得很。我正准备睡下,忽然听见东苑那边有人喊‘走水了’。”老嬷嬷说,“您知道,秋冬天干物燥,保不准就有谁一时没留神,翻了烛台酒水,原没当回事。”

  她陷入回忆,脸上浮现出惊惧:“可没过多久,有人说,叛军杀进来了。东苑那边了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