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 时疫痢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痢疾,《内经》作“肠澼”,《伤寒论》称“下利”“热利”,《肘备急方》称“下痢”,《备急千金要方》称作“滞下”,主要症状是腹痛血。

  谢玄英找来加班的御医是这么说的:“痢疾由湿热所致,或外感湿热、疫毒之邪,或内伤饮食,脾胃运行失常,气血搏结。”

  说人话。

  痢疾的病因有三:外感暑湿,感染疫毒,饮食不对。

  “敢问御医,”李太监不止是东厂提督,也是司礼监的秉笔,故不亲自来,派出手下的一姓何的掌班。

  何掌班口就是直切要害:“王爷是何种缘故所致?”

  御医有两把刷子,直言不讳:“下痢赤白相杂、腹痛重,为湿热痢,感染暑湿、疫毒之邪,食不洁生冷之,均有可能。”

  何掌班无语。

  这说和没说有什么区别?

  “既是如此,”他慢慢道,“先从饮食查起吧。潘宫正以为如何?”

  潘宫正问:“不知其他宫人可是如此?”

  御医看一眼谢玄英,回答:“尚未诊断,毕竟是宫人聚集之处,多有不。”

  潘宫正看向程丹若。

  “去看看好。”她忖度道,“不过,建议诸位不要查什么饮食。”

  何掌班转过脸。他长着一张方脸孔,眼睛不大,很老实的相,说话也没有半点不男不女的阴阳怪气,反而慢条斯理的,透着一股子恭敬顺和的味道,叫人见就觉得信服。

  这是大太监们的统一气质,可亲可信,如此才能让主子们爱用。但真把他们当做好人,那可就太天真。

  “噢?掌药有何高见?”他笑眯眯地问。

  程丹若道:“你们都知道,痢疾一人传一家,一家传一乡,如今,最源头的病人经传播新的一批,哪怕核查诸人饮食,也不可能查出每个人都吃过的东。”

  御医赞同她的话:“确实如此,在下曾问过王爷饮食,并无异样。”

  何掌班却说:“酥山不曾有问题?”

  御医道:“酥山为生冷之,寒湿食积壅塞肠中,气滞血瘀,化为脓血。”

  但这并不是何掌班要的答案。

  他刚想说话,就程丹若又口:“痢疾会传染,寺内尚有妃嫔,比起调查源头,更重要的是切断传染途径。”

  潘宫正立即附和:“此言在理,何掌班,孰轻孰重,你应当明辨。”

  何掌班略一思忖,倒也不急着现在就定罪,道:“张御医,你怎么说?”

  张御医道:“痢疾怕暑湿,令众人少去寒湿处,亦当忌口,清淡饮食。至王爷的病情,可用针灸缓解,再服芍药汤。”

  谢玄英点点头,余光却瞥向程丹若。

  她眉间闪过一丝失望,目露踟蹰,却似乎不知道该不该口。

  他道:“此次病情来得突然,陛下也颇为关心,这里全托付你。”

  张御医拱拱手,识趣地退出纷争。

  外人走,潘宫正反而好口,问程丹若:“你想说什么?”

  “治疗疫病有三点:第一、切断传染途径,第二、寻找传染源,第三、治病,三者缺一不可。”程丹若眉关紧锁。

  御医虽然没有提出荒诞的理由,什么疫病是由天相、神鬼而生,勉强算得上唯,但对传染病的认识还非常浅薄。

  “饮食不必说,忌生冷(要吃熟食),寺内的食或许染外邪(病毒),全都不要为好。餐具全部放入滚水中,沸腾三次以上。而口鼻胃肠相通,唾沫可能飞溅到品上,接触病人的时候,千万不要触碰东,出入换鞋、洗手。

  “痢疾是邪壅滞肠中而成,所以最危险的东,莫过病人的秽。一定要处理好秽,不然必定会导致更多的感染。”

  程丹若注视每个人的眼睛,强调说:“粪要掩埋,也可撒上石灰,绝对不能露天放置,若惹来蚊蝇,叮食水,你都会倒霉。”

  何掌班大皱眉头,但关自己众妃嫔,一时不能反驳。

  谢玄英:“好,吩咐人去办。”

  潘宫正则道:“何掌班,你不如先去给两位娘娘请安?”

  此次礼佛,二公主的母妃要照顾年幼的女,故不曾来,丽嫔受宠,跟着皇帝去苑,顺嫔和庄嫔意欲求子,倒是都在。

  何掌班老神在在地答:“这是应当的。”

  程丹若却问:“能不能先去看看病人?人命关天。”

  “你做你的。”潘宫正点头同意,“贵妃娘娘经将生病的宫人关押在一处,你心一些。”

  她颔首:“省的。”

  “哪能让掌药孤身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