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骆谷论势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刘骆谷道:“先说南诏,南诏乃西南小国,剑南道节度使统兵四万,南诏蕞尔小国如何敌得过?且蜀道难行,诸葛孔明尚且通不过,皮逻阁何德何能敢由此攻唐?”

  骨力裴罗点点头,却道:“不过吐蕃可就厉害得多了,吐蕃吞并吐谷浑之后,在河西、陇右与大唐大战连年,互有胜负,不可小觑啊。”

  刘骆谷道:“吐蕃确实彪悍,但吐蕃之地易守难攻,所谓互有胜负无非是唐军进攻时不占便宜罢了,在陇右之地作战,吐蕃可从没赢过,去岁皇甫惟明攻打石堡城失利后,圣人以王忠嗣为四镇节度,吐蕃可就更赢不了了。”

  骨力裴罗又点点头道:“吐蕃守有余而攻不足,那大食呢?我听说大食兵精粮足,具装重甲骑兵可与大唐骑兵一决胜负。”

  刘骆谷道:“骆谷虽没见过大食军队,但大食远在葱岭之外,与大唐腹心相隔万里,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大食又怎能伤得了大唐筋骨呢?且大食重商,其人见利忘义,许以通商小利,要使其退兵并非难事。”

  骨力裴罗略一思忖,又点头道:“刘先生说的有些道理,那我们回纥呢?开元十五年,凉州都督王君㚟诬告回纥四部谋反,害得乃父承宗等长流岭南而死,回纥诸部与李唐也可说是有仇隙的。”

  刘骆谷道:“这也是高不危劝说安中丞拉汗王造反的理由。”

  骨力裴罗道:“在先生看来,这理由不成立?”

  刘骆谷道:“高不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只知道汗王的父汗屈死,却不知道汗王与王忠嗣同进共退,斩杀白眉可汗,击灭突厥,可以说没有大唐的支持,汗王就无法一统朔漠。”

  骨力裴罗点头道:“不错,老夫很感念王忠嗣公的好处。”

  刘骆谷道:“还有一节,回纥逐水草流徙,善于牧马、渔猎,却无布帛、盐铁等,与唐朝互市,每岁动辄以马数万匹、貂数万张易绢帛等物,若真打起来,回纥人穿衣吃饭都是问题。”

  骨力裴罗这次却不置可否地笑笑,并不评价,最后问道:“燕军呢?我一路看来,各州折冲府几乎无兵员可调,若安中丞真的反叛,中原腹地几乎没有可以抵挡的兵力。”

  刘骆谷道:“范阳无马,只有曳落河有数千骑兵,所谓兵贵神速,真要造反,需得有大量骑兵快速突袭速战速决,若时间一久,各地勤王之师汇集二都,可也就没机会了。”

  骨力裴罗道:“难怪安禄山一直想要拿下河东节度使麾下的娄烦马场。”

  刘骆谷仍是摇头道:“现今虽然黎庶百姓生活日渐困顿,但人心仍归心李唐,就算得到良马,天下岂无仁人义士?想来也必是先赢后输,终不能灭唐矣。”

  刘骆谷一番分析,不仅骨力裴罗,就是叶护、移地健、江朔听了都不住点头。

  江朔忍不住问道:“刘先生你是反对安禄山造反的?这可奇了。”

  刘骆谷道:“我是安中丞家臣,亦是汉人,怎会盼着山河破碎,百姓横遭兵祸呢?”

  叶清杳抢白了一句道:“那你这些年来在二京替安禄山收买朝臣又是为了什么?”

  刘骆谷道:“安中丞起自草莽,他做节度使,朝中多有不服的,为求自保而拥兵自重,高不危、严庄为一己之力,欲做从龙之臣,这才挑唆中丞造反,而骆谷在长安所为,不过是为安中丞广交朝中才俊之士,以避其祸。”

  江朔疑惑地看着刘骆谷,听他所言似乎颇为真诚,但依他所言,安禄山简直处处无奈,事事被迫,这叫人却也难以相信。

  江朔又望向骨力裴罗,骨力裴罗却比他沉得住气,非但不动声地听完刘骆谷所言,等刘骆谷说完之后,竟然微笑着颔首点头似在称赞。

  只听骨力裴罗朗声笑道:“刘先生大才,此刻纵论天下大势,堪比青梅煮酒谷道:“还有一节,回纥逐水草流徙,善于牧马、渔猎,却无布帛、盐铁等,与唐朝互市,每岁动辄以马数万匹、貂数万张易绢帛等物,若真打起来,回纥人穿衣吃饭都是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