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 孔惠索首秀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此书便于查找,哪怕是稚童也可是轻松使用,如此一来,和夫子少、学子多的小学可谓是珠联璧合,哪怕是资质愚笨的学子只要是刻苦努力,也可以勤能补拙。”孔颖达郑重道。</p><p>“哦!”</p><p>李世民眼神一闪,不可思议的看着孔颖达,推广小学都是李世民在暗中支持,却没有想到孔圣之后的孔颖达竟然公开支持小学,这有点让李世民有点意外。</p><p>其他百官也纷纷回味过来,豁然的盯着孔颖达,如果孔家公开支持小学,舍弃私塾,恐怕朝堂之中的形势定然立转。</p><p>马周不敢置信的看着孔颖达,谁也没有想到孔颖达家竟然公开支持小学,竟然还出了一本字典和小学十分契合,这对于孤军奋战的她不亚于雪中送炭。</p><p>“好书,的确是好书!如此一来,夫子省心,学生解惑,哪怕是一个夫子多带数倍学子也亦不可。”李世民赞不绝口道。</p><p>“恭喜陛下,如此一来,学子增多,夫子束脩亦厚,愿意教学之人亦多,如此循坏,天下读圣贤之书之人日益增多,实乃天下大幸。”房玄龄拱手道。</p><p>“然也,如今印刷术盛行、书籍便宜、铅笔钢笔节省笔墨纸张,学子进学的负担大减,假以时日,圣人之学定然盛行乡里。”魏征也纷纷点头道。以前上学可不是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请夫子上私塾需要不菲的束脩不说,就连笔墨纸砚同样消耗很快,穷人上学简直是难以负担,这也是之前的教育都是精英教育,穷人家的孩子想上学可谓是难上登天。</p><p>这也是教育的权利掌控在世家手中的原因。</p><p>不少目光长远的官员敏锐地发现,随着教育成本的而不断降低,小学的发展势头势不可挡,必将大幅度的冲击私塾制度,这恐怕也是孔家对于夫子学院和小学教育志在必得的原因。</p><p>“不知此书出自何人之手,朕定然不吝嘉奖。”李世民心情大悦道。</p><p>孔颖达不由傲然道:“此乃微臣侄子孔惠索所著,如今正在宫外等候。”</p><p>孔颖达今日奉上字典的原因就是要捧一下自家的侄子,自然作乐充足的准备。</p><p>“原来是孔圣之后,难怪有如此智慧,来人,宣孔圣之后上殿。”李世民点头赞赏道。</p><p>其他官员也不禁讶然,他们原本以为是孔颖达无声无息之中弄出如此佳作,却没有想到竟然是更加年轻的孔家后人所著。</p><p>“宣孔圣之后上殿!”随着一声声高声传达,很快传到了皇宫之外。</p><p>不一会,一个器宇轩昂的年轻人昂然来到太极殿外,此人正是孔惠索。</p><p>太极殿外,孔惠索深吸一口气,昂然准备踏进大殿之中,却突然余光一闪,看到武将最后一排,一个嬉皮笑脸的脸庞正对他打招呼,此人不是墨顿又是谁?</p><p>每月一次的大朝会乃是墨顿仅有的必须上朝的时候,其他的时候,他都是轻松自在,只需盯紧火器监即可。</p><p>孔惠索差点没有一个踉跄,好在涵养深厚,无视墨顿的搞怪,昂然踏入太极殿。</p><p>“孔家第三十二代传人孔惠索参见陛下!”孔惠索昂然道。</p><p>“果然是一表人才!孔家后继有人呀!”李世民看着作,却没有想到竟然是更加年轻的孔家后人所著。</p><p>“宣孔圣之后上殿!”随着一声声高声传达,很快传到了皇宫之外。</p><p>不一会,一个器宇轩昂的年轻人昂然来到太极殿外,此人正是孔惠索。</p><p>太极殿外,孔惠索深吸一口气,昂然准备踏进大殿之中,却突然余光一闪,看到武将最后一排,一个嬉皮笑脸的脸庞正对他打招呼,此人不是墨顿又是谁?</p><p>每月一次的大朝会乃是墨顿仅有的必须上朝的时候,其他的时候,他都是轻松自在,只需盯紧火器监即可。</p><p>孔惠索差点没有一个踉跄,好在涵养深厚,无视墨顿的搞怪,昂然踏入太极殿。</p><p>“孔家第三十二代传人孔惠索参见陛下!”孔惠索昂然道。</p><p>“果然是一表人才!孔家后继有人呀!”李世民看着玉树临风孔惠索,连声赞道。</p><p>其他百官纷纷点头,字典此书如果是孔颖达所著,众人也许不以为然,但是却一个弱冠之年的少年所著,众人又岂能不惊讶,再说也是孔家之后,儒家的脸面,花架子众人捧,这点面子他们还是要给的。</p><p>“多谢陛下夸奖,草民受之有愧。”孔惠索谦虚道。</p><p>李世民满意的看着孔惠索道:“刚才孔祭酒所说,此书乃是你所著?”</p><p>孔惠索早已经得到了孔颖达的嘱托,正想一口应承下来,忽然脑海之中闪现刚才墨顿嬉皮笑脸的脸庞,心有不由一阵犹豫,最后一咬牙道:“不敢欺瞒陛下,此书的确是草民一人所著,而想法却是来自墨顿和秦怀玉等四人。”</p><p>“啊!”</p><p>顿时朝中满堂哗然,目光不由的集中在墨顿和武将之中的程咬金等人身上。</p><p>孔颖达不由脸色一阵难堪,可是谁能想到孔惠索竟然关键时刻变卦,将功劳分润出去,如此一来,孔惠索的功劳一下子摊薄了。</p><p>李世民不由一顿,眼神看向程咬金等人:“竟然还有此事?”</p><p>程咬金不由一愣,摇头道:“此事老臣可从来没有听犬子说起过。”</p><p>“吾等也未听说?”尉迟敬德也摇头道。</p><p>“知子莫若父,若是让犬子舞刀弄枪还行,若是让他低下头编书,恐怕是比杀了他还难?”秦琼苦笑道。</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