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青盐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在兰州城内,一个巨大的作坊已经初见雏形,在一个个巨大库房中,堆满了从茶卡盐湖拉来的泛青色的湖盐</p><p>“墨祭酒,此盐苦涩至极,哪怕是牛羊也不愿食用此盐,墨侯的制盐之法当真可以将其变成可食用之盐?”高士廉皱眉道,据他所知,墨顿的制盐之法,乃是用粗盐提纯为细盐,可不是这盐湖中的天然盐石。</p><p>墨顿解释道:“高大人放心,茶卡盐湖的结晶盐乃是天然上等的食用盐,味道苦涩乃是因为其中含的杂质比较多,只要将盐中的其他东西去掉,这些在青海之地犹如泥土一般的盐,就会变成最为美味的食盐,如果进一步提纯,甚至能够变成关中最为畅销的细盐。</p><p>“细盐!”高士廉心中一震。</p><p>这些青色的盐在茶卡盐湖拉出来,如同泥土一般不值钱,如果能够将变成细盐,其身价将会暴增,这其中的利润恐怕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p><p>高士廉看着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墨顿,不由感叹一声,也就是败家子一般的墨顿,要是换成其他人又如何能够舍得这些疯狂的利润。</p><p>“启禀大人,你要的新盐已经制好了!”前来乃是朝廷派来的工部七品盐官,见到墨顿和高士廉一脸喜色的前来禀报道。</p><p>墨顿哈哈一笑道:“高大人,我等不若尝尝着青海之地的盐味道如何?”</p><p>二人来到制盐作坊之中,只见一个个泛青色的盐粒已经堆积了如山,显然已经储存了不少新盐。</p><p>七品青衣盐官快步上前,用托盘挑出几小块食盐递到二人的面前,墨顿伸手拿出一小粒放入嘴中,顿时一种剧烈的咸味充斥着口腔,高士廉也同样如此。</p><p>“此盐味道纯正,乃是难得上等食盐!”高士廉同样尝了尝,不禁眼睛一亮,此制盐之法的确可行。</p><p>墨顿满意的点了点头,这种盐的味道比不上细盐,但是已经没有了苦涩的味道,可以食用了。</p><p>“从此以后,西北之地再无缺盐之忧。”高士廉感叹道,重要的茶卡盐湖的湖盐遍地都是,分量大,西北之地历来缺盐,有此盐湖整个关陇之地的盐价定然会大降,将会有无数关陇百姓为之受益。</p><p>“运城有解盐,墨家有雪盐,还有山东之地的海盐,川蜀的井盐,如今此盐尚未命名,高大人可有兴趣为此盐命名!”墨顿笑道。</p><p>高士廉点了点头,看着泛青色的盐块,心中一动道:“此盐来自于青海之地,盐粒大又带点青色,不若就叫大青盐如何。”</p><p>“大青盐!的确是名副其实。”墨顿点了点头道。</p><p>“多谢高大人命名!”青衣盐官闻言大喜道。</p><p>“此盐产量如何?”墨顿问道。</p><p>青衣盐官回答道:“此乃刚刚运行,日产不过三千斤,不过只要原料足够,人手招够,产量还可以提高数倍。”</p><p>墨顿点了点头道:“那就按照大青盐的名号,作坊造出七成粗盐,三成细盐,供应整个关陇之地。”</p><p>“是!”青衣盐官躬身回答道。</p><p>墨顿和高士廉又看了一遍大青盐的生产作坊,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p><p>“墨祭酒,如今盐已经生产出来了士廉点了点头,看着泛青色的盐块,心中一动道:“此盐来自于青海之地,盐粒大又带点青色,不若就叫大青盐如何。”</p><p>“大青盐!的确是名副其实。”墨顿点了点头道。</p><p>“多谢高大人命名!”青衣盐官闻言大喜道。</p><p>“此盐产量如何?”墨顿问道。</p><p>青衣盐官回答道:“此乃刚刚运行,日产不过三千斤,不过只要原料足够,人手招够,产量还可以提高数倍。”</p><p>墨顿点了点头道:“那就按照大青盐的名号,作坊造出七成粗盐,三成细盐,供应整个关陇之地。”</p><p>“是!”青衣盐官躬身回答道。</p><p>墨顿和高士廉又看了一遍大青盐的生产作坊,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p><p>“墨祭酒,如今盐已经生产出来了,如何来卖。”高士廉问道。</p><p>墨顿闻言微微一笑,如今大青盐刚刚投产,根本没有多少存盐,要想短时间将聚集这么多的财富,那就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盐票法。</p><p>而事实上如果条件允许,墨顿更倾向于实行千年之久的盐引之法,恐怕将会赚的更多,然而盐引之法只能是朝廷颁布,而且限制销售的范围,墨顿可没有这么大的权力和精力来整顿整个大唐的盐业。</p><p>最终他还是想出了最适合大青盐的盐票法。</p><p>“盐票法?”高士廉皱眉道。</p><p>“不错,一小子来看,盐价居高不下,一来是盐的产量少,运输不便,二来则是有不少盐商从中盘剥加价,甚至是以次充好,百姓花费了不少的钱财,买来的却是劣质的食盐。”墨顿分析道。</p><p>高士廉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此乃大唐盐政的弊端。</p><p>“如今大青盐背靠几乎取之不尽的盐湖,产量定然暴增,再则依靠畅通的砖路,运输的成本大大降低。如此一来,要想打响大青盐的牌子,小子准备沿着兰州到洛阳的砖路,在各个城中设置盐仓,商人无需长途跋涉,只需要拿着盐厂发布的盐票,即可在就近城中的盐仓中,领取大青盐。</p><p>这样一来,各个盐商需要多少领多少,即减少了运输成本和储存的风险,又可以避免盐商囤积居奇,又让各个盐商之间竞争,避免盐商私自加价。”</p><p>“此乃妙法呀!若是能够推广,盐价大降,实乃天下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