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梁祝永流传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要是我等也有一颗良种果树,那老子就专卖枝丫,估计也能坐地收钱。”李老实突然感慨道。</p><p>突然不少人不由一愣,相互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准备悄然离去。</p><p>“不用瞎忙活了,已经晚了!”青衣老者摆摆手道。</p><p>“为何!”众人诧异道。</p><p>“昨天墨技展结束之时,早就有人前往长安城各县,不少良种果树恐怕已经被抢购一空了,尔等若是不怕麻烦,现在立即启程前往大唐其他各道,或许还有发财的机会。”老者冷笑道。哪怕是前去其他各道,恐怕也要和其他人相争,在长安城看到墨刊的人又何止上万。</p><p>“啊!错失良机呀!”李老实顿时懊悔道。</p><p>他原本还为自己抵制墨家,退订墨刊而沾沾自喜,却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失去了一次发财的机会。</p><p>很快,三原县就传来的消息,三原的一株超过五十年的鸡心柿树王,一个树枝就卖百文,而且是限量出售。</p><p>不光如此,整个三原县惊喜来得如此突然,短短一天时间一个普通的柿子树身价暴增,一些果农一夜之间身价暴增,这样的惊喜来得实在是太突然了。</p><p>众人叹息一声,就老老实实的在那观看墨刊。</p><p>“法家专栏!”</p><p>“韩家女案!”</p><p>不少人突然看到墨家竟然为胡家女案开辟专门的栏目,取名为法家专栏。</p><p>胡家女案可谓是众人皆知,普通人只会从人情世故上考虑,胡韩两家的行为可谓是丧尽天良,从来没有人从律法的角度上考虑。</p><p>而这篇文章以胡家女案,详细的讲解了大唐的户婚律,详细的介绍了如何识别买卖婚姻的方法,以及如何用户婚律保护自己,让人不禁耳目一新。</p><p>“法家韩正!”</p><p>老者看到文章的署名不由一愣,普通人对这个名字可以说陌生的很,绝对是对老一代人来说,法家韩正可是大名鼎鼎。</p><p>“莫非老丈认识此人!”旁人诧异的问道。</p><p>“久闻大名,此人前朝之时可是大名鼎鼎,刚正不阿,乃是当之无愧的法家大贤。”老者感叹道。</p><p>“这大唐越来越热闹了,竟然连法家也掺和进来。”众人顿时有种看大戏的感觉。</p><p>“这法制专栏不错,就是冲着这个法制专栏,在下日后定然长订墨刊。”</p><p>在这个时代普通人不懂法,不代表他们不需要法律,在任何时代,法制专栏总能够吸引一大批人忠实的观众来,而法家专栏正好迎合了这部分的需求,填补了大唐的这片空白。</p><p>“这恐怕就是墨家子的惊喜吧!”老者道。</p><p>能够请动法家的大贤,已经足以有和儒刊抗衡的底气了。</p><p>“不,更惊喜的还在最后!最后一篇乃是墨家子写的。”李老实眼睛一亮,连忙翻到最后一页。</p><p>“不可能吧!”众人顿时不信道,要是墨家子的文章,墨刊还不直接放在头版头条,又岂会放在墨刊的最后。</p><p>然而当他们翻到墨刊的最后一页,只见作者署名上果然写着墨顿两个字。</p><p>“梁祝?”众人看着这两定然长订墨刊。”</p><p>在这个时代普通人不懂法,不代表他们不需要法律,在任何时代,法制专栏总能够吸引一大批人忠实的观众来,而法家专栏正好迎合了这部分的需求,填补了大唐的这片空白。</p><p>“这恐怕就是墨家子的惊喜吧!”老者道。</p><p>能够请动法家的大贤,已经足以有和儒刊抗衡的底气了。</p><p>“不,更惊喜的还在最后!最后一篇乃是墨家子写的。”李老实眼睛一亮,连忙翻到最后一页。</p><p>“不可能吧!”众人顿时不信道,要是墨家子的文章,墨刊还不直接放在头版头条,又岂会放在墨刊的最后。</p><p>然而当他们翻到墨刊的最后一页,只见作者署名上果然写着墨顿两个字。</p><p>“梁祝?”众人看着这两个字顿时一头雾水。</p><p>“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p><p>“梁山伯祝英台!”</p><p>“女扮男装!”</p><p>众人看到此处不由的会心一笑,祝英台女扮男装和梁山伯相遇,何尝不是与墨家子在元宵之夜和女扮男装的女子相会是何等的相似。</p><p>“没有想到墨家子还是一个痴情种,用心良苦呀!”老者不由叹息道,以他的阅历自然知道墨家子的意图,月下私会女子,在男人看来的确是风流潇洒,但是对女子却不然,众人对女子更加苛刻一点,哪怕是墨家子做了如此多的努力,恐怕依然会承受众人非议的目光,然而此书一出,恐怕风向立即转变。</p><p>众人点头道:“谁也没有想到墨家子竟然为了意中人,专门写文为其正名。”</p><p>“此乃是真实之事。”有人惊呼道。</p><p>“在下乃是齐鲁人士,小时候就听过梁祝之故事。”</p><p>“不,梁祝乃是汝南人士,红罗书院就在汝南。”</p><p>“小的乃是会稽人士,梁山伯乃是会稽人士。此乃东南一代众人皆知的。”</p><p>梁祝的故事虽然在小范围的流传,但是并非不可考据,长安城中来自天南各北的人都有,而梁祝的故事在齐鲁、河南道、甚至是东南一代都是广为流传,自然有人熟知。</p><p>然而他们所知道的梁祝故事,不过是一些干巴巴的文字,而墨刊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