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集英殿中 七汤点茶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xs.l</p>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四月十五,午后时分(未时二刻)便接到老爷子传旨下午要到集英殿品茶,便命人更换服饰便带着随从在传旨内侍的带领下一路过通极门、柱廊、宣右门,经过紫宸殿、垂拱殿、皇仪殿门口,进集英门,到达集英殿,留随从在偏殿便跟随内侍来到集英殿内!只见一张宽大的桌案前坐着王黼、李邦彦、白时中三位宰相,左边是张邦昌、赵野、蔡京三位执政,右边则是宇文粹中、蔡懋二位执政,见内侍引我到殿,便一众齐声道:拜见太子!我便微微一笑道:诸位请起。便走到右边的空余坐位做下,双手放膝,目视前方,对着众人一一点头示意,不一会儿,只见老爷子在众多侍卫、侍女的拥簇下缓缓而知,我等便起身跪拜道: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便见老爷子哈哈一笑道:众位爱卿平身,入坐。我等便依次坐好,只见老爷子道:今日福建路刚到一批贡茶,特拿来跟众位爱卿一品,上茶。只见一侍女手端一精致茶盘,上盖黄龙布悠然而来随即便放在大桌案前便揭开盖布退去。只见老爷子打开官窑瓶取茶便开始了传说中的“七汤点茶”。(老爷子不但自己喜欢喝茶而已多次亲手为臣下点茶,这是有史书记载的)

  只见老爷子右手取一勺半茶粉放入茶盏中,再用沸水沿着茶盏的四周边往里慢慢加水,而且不碰到茶盏,接着用手腕以茶盏中心为圆心转动,渐渐加力击沸,不一会儿只见茶粉慢慢成芝麻酱一样粘稠状,形成胶质物,这就说明调颗粒必须全部溶解,茶粉和茶粉之间咬合在一起了,便见汤花从茶面上生出来。这正是“七汤点茶法”的第一汤“量茶受汤,调如融胶”。

  接着便手持筅快速而且用力的击打,只见茶面汤花已渐渐焕发出色泽,茶面上升起层层珠玑似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细泡。这正是“七汤点茶法”的第二汤“击拂既力、珠玑磊落”。

  再使用茶筅用力均匀的把大泡泡击碎成小泡泡,使茶面汤花细腻如粟粒、蟹眼,并渐渐涌起。这正是“七汤点茶法”的第三汤“击拂轻匀,粟文蟹眼”。

  接下来便用茶筅大幅度慢速转动,这是便见茶面渐渐生起云雾,也就是茶的颜色变得比较白。这正是“七汤点茶法”的第四汤“稍宽勿速,轻云渐生”。

  然后用筅均匀击打茶面,其动作自然而带点随意,偶尔泛起而高于他处,就用筅轻轻浮动使它凝集起来,便见茶汤如凝冰雪,这就是最终的点茶颜色。这正是“七汤点茶法”的第五汤“乃可稍纵,茶色尽矣”。

  只见老爷子专注地盯着茶面,便继续加沸水于汤花过于凝聚的地方,用茶筅缓慢地把底部没有打掉的茶粉给他继续打上来,再慢慢第茶筅轻拂汤花表面使汤花均匀。这正是“七汤点茶法”的第六汤“以观立作,乳点勃然”。

  最后再用茶筅在茶盏的中上部快速地击打,看到茶面回凝而不动,又看看茶盏中注入的水够不够茶盏的五分之三左右及茶汤的浓度,随后便欣然一笑,满意地点点头,茶筅的击打到此停止。这正是“七汤点茶法”的第六汤“乳雾汹涌,溢盏而起”。

  做完这一切便见老爷子哈哈一笑面露喜色道:众位爱卿,朕这点茶如何?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只见众人拱手齐声道:皇上好手法,臣等万分佩服!突然感觉大厅内瞬间弥漫着满厅的龙屁,我还没有想好,他们就齐声拍龙屁了,看来他们经常玩啊。

  老爷子随即慈祥的目光看着我道:吾儿对朕的茶艺不发表下意见乎?我感觉起身拱手道:父皇的茶艺精湛到儿臣无法入手而学,自三皇五帝起,乃父皇的茶艺最为精湛。老爷子宋徽宗闻言哈哈一笑道:吾儿这有点夸大其词了吧?我便肃声道:并非皇儿特意夸大其词,其一父皇在大观年间亲自撰写的【茶论】为“七汤点茶法”提供了坚实了理论基础,全文3000字左右简洁精炼,论述評点十分到位,茶论分为20篇,第一篇地产及第二篇天时,讲茶的生产环境和制作时机的把握。第三篇采摘和第四篇蒸压及第五篇制造,详细描述了茶的采摘、蒸压、制造工艺过程。第六篇是鉴辨,教我等如何鉴别好茶。第七篇白茶,具体分析了白茶,这属于茶中的奇品、珍品,剖析了非常难得到的原因及复杂的制作。第八篇罗碾、第九篇茶盏、第十篇茶筅、第十一篇茶瓶、第十二篇茶杓分别系统性的阐述了具体点茶的器具(现在喝茶除了盏还在用,瓶也变成了壶,别的也基本淘汰不用了)。第十三篇茶水,非常详细的说明了如何用水。第十四篇点茶,详细介绍了七汤点茶法。第十五篇茶味、第十六篇茶香、第十七篇茶色、分别讲的是色、香、味的鉴别和介绍。第十八篇藏焙,分析了焙茶的火候问题和如何储存好茶。第十九篇品名,说明全国各地都有好茶。第二十篇外焙。具体分析了官方焙茶和私人焙茶这二者的区别。茶论对茶的各方面的阐述可以说是非常细致周到,尤其是对茶事的具体细节更是深入论述,足以称的上是大家之论!儿臣以为会做一件事,而且做的很好龙屁了,看来他们经常玩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