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隐墨现(五)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与我们墨家来说实在是毁灭性的打击。其原因不仅仅是超前的思想观念,还包括拥有一套强大、完整、有纪律的组织。假如天子果真无道,墨家就有力量掀起义旗,改换天地。

  “于是武帝召集天下儒、墨,聚于江淮之间,讲议集论。墨家领袖欣然而往,不虑有它,哪成想武帝以谋逆之罪株连墨家,天下墨者惨遭屠戮,不得已藏身于江湖之间。继武帝之后,凡有墨者出现必被诛杀,于是我们慢慢地变成了隐墨。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那一代的巨子带领仅存的几百门人聚于襄阳,以苦力、木工、铁匠、石匠等身份帮助刘表巩固襄阳城。乘此机会,隐墨者在襄阳地底挖出暗道,修筑地穴,这才有了如今这些东西,这座墨房便是当年所建。老夫年轻的时候,这里满是学生,个个好学不倦,后来越来越少了。

  “自那时起,每一代巨子皆肩负起复兴墨门的重任,至今已有五代矣。这一百多年间,我们休养生息,于田产、财物、人手、武力等各方面皆有所积累,可是偏偏在一个方面没有任何突破!”

  黄乐圣不急不徐,将隐墨者的前世今生说了出来,说道最后深感惋惜。

  “是什么方面?”周复听得入神,不禁脱口而出。

  “唉!那便是学问!”黄乐圣叹息道,“当初墨家领袖惨遭杀害,死的都是有大学问的墨者,剩下的或是碌碌之徒,或是刚入门的学徒,甚至有些人大字不识一个。墨学传承被武帝一刀斩断,根本无法与儒、道之流相提并论。”

  “听黄公你的意思是”周复拖长了尾音。

  “老夫听人说,周郎君有天纵之才,为习凿齿所器重,而且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因此想延请周郎君在这墨房研究学问、教导年轻墨者!”

  “这”周复虽然隐约已经猜到黄乐圣的目的,但是听他亲口说出,依旧是不免震惊。再说自己学问有限,怎敢说教书育人呢?黄乐圣如此称赞自己,还不是为了给自己戴上一顶高帽,好拉人入伙。

  黄乐圣离开坐席,向周复拜道:“请周郎君做我墨学柱石!”

  周复赶忙扶起黄乐圣,连声道:“在下何德何能,何德何能啊!”

  “不然!”黄乐圣见周复没有答应,依然不肯起身,两手只握着周复的双臂,悲戚道:“周郎君在樊城所作所为老夫已然尽知,与我墨者之论甚为契合,更何况万风沉盛赞周郎,称周郎有不世之才。你若能专治墨学,墨家必能重见天日!”

  “唉,黄公何必如此,你起来说话罢!”让一个老人跪在自己面前,周复实在心中不忍,他双臂一用力,便将他从地上扶了起来。

  “周郎君可是答应了?”

  “容在下三思!”周复一时难以接受这件事情,想要再考虑考虑,这哪里是什么好处,简直就是把人放在火堆上烤嘛!

  “唉,也罢,老夫厚颜相求已是不妥,若还咄咄逼人,必然见弃。”黄乐圣收拾起情绪,揩去眼角老泪。

  “这样吧,给我三天时间考虑,三天后我再答复你,如何?”周复见黄乐圣神情甚是凄凉,不觉心软道。

  “好!一言为定!”黄乐圣露出微笑,向周复作揖。

  周复慌忙回礼,直起身时顺口问道:“不知当今巨子是何人,能否让我去拜会一下?”

  “这实在不巧,巨子为了处理万风沉的事情出远门了。”

  “这么说来我大哥并不在襄阳了?”

  “嗬嗬”黄乐圣不置可否。

  “也罢。”周复知道对方不会告诉自己的,便告辞道,“在下还有些事情要办,这就告辞了。”

  “如此老夫就不挽留了。”黄乐圣又转头对黄月怡道:“月怡,你陪周郎君去办事,周郎君若有什么吩咐只管去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