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可怕任天堂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招标的事项还在进行,最终在每个单独的零件上面,都是只有少数公司能达到要求,饶是如此,过了这一关,后面的实际制作上面,还需要再单个去验证。

  毕竟资料填写是一方面,但是能否做出来又是一方面。

  资料填写只是摸底。

  这一点能留存到最后的都清楚。

  招标,那么这个标,得是好标!

  定下一个时间,为期三天,三天后也就是周二早上上午9点,还是在这个地方进行验收。

  每个工厂带上相关的证件和制作的成品,到时一一验收,再公布最后中标的厂商。

  这是一场划分3亿美元的饕餮盛宴!

  谁又能轻易阻挡?

  如果这个时候,国家真的要出来阻挡,且不说奇迹时代会有什么问题出现,但是这些已经确定要合作的商家眼看煮熟的鸭子飞了,那时候的反应才是最可怕的!

  俗话说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面对亿万美元的利益,如果就这样被政府生生给断了,可想而知这些人会有什么反应!

  悠悠众口难调,说的就是这样。

  就在李方诚站在房间里面,细细的思考这88年之后的第一个谋划,国内的生产制作产业。

  80年代,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日国跟华夏,其实是完全两个天差地别的国家,80年代的华夏,刚刚起步,历经了几番变故之后,整个社会一直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真正的安稳下来。

  而日国可不是这样,强化凯恩斯理论,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单单这一点,跟华夏就截然不同。二战之后日国政府推行凯恩斯理论,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引导和控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方面,是加强资本主义经济的计划性。

  战后初期日国政府制定许多经济计划,比如说,19481949年两次制定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

  而到了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战后中期又在1955年底鸠山内阁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的制度,1957年12月,岸信介内阁制定新长期经济计划,1960年池田内阁时期制定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等。

  通过这些计划,让日国在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最大程度上的避免了资本竞争中的一些盲目因素,使经济有了持续发展的基础。

  而日国奠定基础的这段时间,华夏这个时候,却刚刚开始了一个重大的变故,举国惶惶不安。

  日国,正是利用这个时间差,在废墟之上,快速的恢复战争之后的损失。

  而其他方面的日国也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资本总量。

  比如教育行业,其实日国为什么从70年代到80年代的时候人才辈出,而华夏却一直等到了90年代末期各行业的人才才开始展露锋芒。

  核心也跟教育有关,华夏的教育自不用说,一直到1986年发布的九年义务教育之前,中间数次经历了停滞时期。

  造成了国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原因之一。

  而日国,在战后,1950年的时候,就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全国的九年义务教育。

  因此这30多年的文化发展差距,这也是日国到了80年代在各行各业发展到顶峰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当然,最最关键的是,因为米国和苏国的对立,冷战对于日国来说,这样的大好机会当然不会舍弃,马上就抱上了米国的大腿,一加一减之下,华夏跟日国现在的差距,犹如伊拉国和米国直接的差距。

  好在米国的谋划之下,日国进入了发达国家,用广场协议膨胀了一把日国,最终导致日国经济直接失去10年,停滞了10年,最终用了20年一直到了21世纪之后,才恢复到了80年代的水平。

  否则华夏哪怕到了21世纪想都别想追上日国。

  经济的巨大差距,导致了华夏的贫穷和日国的富有。

  而华夏现在的出路,李方诚想了很久,终究还是躲不开一个天然的优势,人多!

  人多,首先,就注定贫穷的数量也就很大,而整个社会的形态上,竞争就更大,其次,人多的好处是,可以发展很多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所不能发展的道路,制造生产业。

 &行各业发展到顶峰的原因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