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礼物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朱敛略有所思。



    之后这艘仙家渡船上的光阴,悠悠而逝。



    许多挂着山上仙家洞府招牌的山水形胜之地,打造不出一座需要源源不断消耗神仙钱的仙家渡口,所以这艘渡船无法“靠岸”,不过早早准备好一些能够浮空御风的仙家舟子,将渡船上到达目的地的客人送往那些山头小渡口。在途径那座位于青鸾国北境的著名钓鱼台,下船之人尤其多,陈平安和裴钱朱敛来到船头,看到在两座巍峨大山之间,有巨大的云海飘荡而过,流淌如溪涧,左右对峙的两大钓鱼台,就建造在大山之巅的云海之畔,时不时能够看到有彩色鸟雀振翅破开云海,画弧后又坠入云海。



    裴钱看得入神,只恨自己没办法御风而行,不然嗖一下过去,手持行山杖,一棍子敲在那些鸟雀、飞鱼上,抓了就跑回渡船,应该能卖不少钱,说不定多跑个几趟,她就能买只多宝盒甚至是多宝架了。



    朱敛是第八境武夫,但是跟着陈平安这一路,从来都是步行,从无御风远游的经历。



    陈平安好奇问道:“朱敛,你就没点想法?不会觉得亏待自己的境界?”



    朱敛摇头笑道:“少爷,老奴在家乡那边,早就腻歪了旁人一惊一乍的眼光,实在是提不起那股子愣头青心劲。”



    石柔在一旁沉默赏景。



    对于朱敛那些个迥异于常人的想法,她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



    在陈平安一行人赏景的时候。



    韦谅正坐在一间屋内书桌旁,正在写些什么,手边放有一只古色古香的紫檀木匣,里边装满了“君子武备”的裁纸刀。



    从中取出了一把竹黄刻刀,作为当下的镇纸。



    韦谅虽然离开京城,用了个游山玩水散散心的理由,其实这一路都在做一件事情。



    与青鸾国关系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他在帮一个人编撰宝瓶洲谱牒仙师的品第,需要做一份提纲挈领的东西。



    韦谅制定了一份九品制的初稿框架。



    第一品,唯有宝瓶洲上五境中的仙人境,可以跻身此列。



    第二品,上五境中的玉璞境。或是对于大骊宋氏铁骑南下,建立灭国之功。



    第三品,元婴境。或是功劳相当于开疆拓土一州之地。



    第四品,金丹境。



    渐次往下,直到最末尾的第九品。



    具体划分,颇为复杂。与练气士的境界并不是绝对挂钩,需要参考大骊朝廷、尤其是军方在此次马蹄南下途中,记录修士的功劳大小。



    其中龙泉剑宗的阮邛。既是第二品的第一人,还是如今这份将来会被大骊宋氏作为功劳簿的仙人谱,暂时位居第一高位。



    此外,真武山和风雪庙两座兵家祖庭,以及风雷园和正阳山两座剑修大派。



    再往下,是大骊长春宫,云霞山,清风城许氏之流。



    都需要有一两个名额,板上钉钉要荣登此谱,而且品第肯定不会低。



    至于拥有大骊刑部颁发太平无事牌的修士,必然入列。



    此后率先投诚大骊的各路仙师,不论出身,谱牒仙师,山泽野修,都可以跻身其中。



    韦谅最近一直在完善细节,这需要那个人提供给他大量的谍报,甚至是涉及到一国国祚、帝王生死的内幕。



    韦谅将手中毛笔搁在笔架山上,站起身,在屋内缓缓踱步。



    之所以愿意做此事。



    并非韦谅迫于大势,不得不投靠那头绣虎,事实上以韦谅的脾气,如果崔瀺无法说服自己,他韦谅大可以舍了青鸾国两百多年经营,去别洲另起炉灶,比如更加无法无天的俱芦洲,比如相对格局稳固的桐叶洲,有了青鸾国的基础,无非是再折腾一两百年。



    但是这次崔瀺亲临青鸾国,第一个找到的人,就是他韦谅。崔瀺与他有过一番坦诚相谈,韦谅得知这位大骊国师、以及大骊王朝的既定国策大方向后,韦谅决定合作。



    合作,而非投诚。



    韦谅没有委曲求全,没有讨价还价,崔瀺同样对此没有半点质疑。



    不可否认,崔瀺所求,比韦谅更为深远,所以韦谅很期待崔瀺所说的那幅画面,有一天出现在自己眼前。



    “将大骊国法篆刻碑文,立碑于宝瓶洲群山之巅!”



    韦谅来到窗口,眼神炙热,心中有豪气激荡。



    犹胜脚下那座在寥寥两座大山中流淌的滚滚云海。



    大丈夫当如此,方能不枉此生走一遭,不辜负一身所学!



    ————



    陈平安已经坐过三趟跨洲渡船,知道这艘渡船“青衣”本来就慢,不曾想绕了不少弯路,故意沿着青鸾国东北和北方边境线航行之后,放下好几拨乘客,好不容易离开了青鸾国版图,本以为可以快一些,又在云霄国北边的一个藩属国境内停停留留,最后干脆在今天的正午时分,在这个小国的中岳辖境悬空而停,说是明天黄昏才起航,客人们可以去那座中岳赏赏景,尤其是恰逢一年四次的赌石,有机会一定要小赌怡情,万一撞了大运,更是好事,承天国这座中岳的灯火石,被誉为“小云霞山”,一旦押对,用几颗雪花钱的低价,就开出上等灯火石髓,只要有拳头大小,那就是一夜暴富的天大好事,十年前就有一位山泽野修,用身上仅剩的二十六颗雪花钱,买了一块无人看好、石墩大小的灯火石,结果开出了价值三十颗小暑钱的灯火石髓,通体赤如火焰。



    当然若是渡船客人不愿下船,可以留在渡船“青衣”上休息。



    陈平安听到渡船婢女的解释后,一时间无言以对,在那位婢女离开后,陈平安走到窗口,看了眼不远处那座所谓的一国中岳,哭笑不得。



    说是中岳,别说跟家乡那座披云山媲美,就连独属于他陈平安的那座落魄山,都要比这座山雄伟许多。



    陈平安只好带着三人准备下船,等着一艘艘小舟往返,带着他们去往那座承天国中岳“大山”。



    陈平安用屁股想都知道这座中岳的神祇,跟“青衣”渡船的主人,是互惠互利的生意伙伴。



    在陈平安他们等待小舟接人期间,四周渡客们下意识避让开来,倒是没有公然指指点点,窃窃私语是免不了。



    先前那拨在“年轻剑修”手上的吃亏的江湖人,在登门致歉无果后,早已灰溜溜下船,不敢久留。



    众人心态各异。



    谱牒仙师无论年纪大小,多是对温养出两把本命飞剑的陈平安,心怀嫉妒,只是隐藏极好。



    山泽野修,则惧怕无比。



    世俗有钱人,经过渡船各方人士的谈论渲染后,大多觉得剑修果然跟传说中一样骄横跋扈。



    唯有渡船这边,最近对陈平安一行人相当毕恭毕敬,专门挑选了一位俏丽女子,时不时敲门,送来一盘仙家蔬果。



    渡船上还有一栋美其名曰“仙气斋”的小阁楼,专门是让乘坐过青衣渡船的某些贵客们,留下一幅墨宝。



    陈平安婉拒了,只是让朱敛去对付着写了幅字。



    乘坐一艘底部篆刻符箓、金光流转的掠空小舟,来到了那座中岳的山脚。



    真正的香客不多,当下还是以来此赌石的承天国权贵子弟和江湖豪客居多。



    只是这些在俗世王朝习惯了鼻孔朝天的人物,碰到了那些从小舟走下的渡客,走路说话的嗓门都要比平时小许多。



    在渡船上,就有三位隶属于中岳不同祠庙的递香人,为了争抢客人,差点没打起来,中岳神庙的香火贩子,脾气最暴躁,其余一座半腰道观和山脚寺庙的香火贩子,虽然看着避其锋芒,但言语间也是软刀子乱飞,反正三人各展所长,都有收获,此次乘坐小舟登船揽客,都带了些有烧香意愿的渡客一同下船。



    渡船管事专程领着那位中岳山神庙的递香人,来到陈平安一行人这边,介绍了一下。



    那汉子听说陈平安暂时没有请香的想法后,依旧笑脸相向,说了一大通例如陈公子大驾光临、便已是蓬荜生辉的客气话。



    等到陈平安双脚落了地,还在渡船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