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法海的本体肯定也是一条蛇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怡红院彻底火了,火的一塌糊涂,每天来的人趋之若鹜,但老鸨王雪姨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来客都特么是听曲的,连娼都不嫖了,导致其他的姑娘都失业了!

  来客无一例外的点名听何凝香演奏一曲但愿人长久。

  战乱纷飞的年代,多数人背井离乡,对亲人的怀念尤甚,但愿人长久恰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人美,声美,曲更美,来客听得如痴如醉,一曲完毕,满意而归,接着又是下一波,周而复始。

  王雪姨从没想到听曲还有禁欲的奇效,好奇之下也听了一遍:

  感觉还不如青楼十八摸好听,但愿人长久的名字也起的不好,应该改成但愿人持久。

  一群大老爷们集体跑到青楼来听曲,听完了还有人哭的眼泪哗哗的,这算怎么回事?说出去还不被同行笑掉大牙?自己在“青楼圈”还怎么混?

  怡红院干脆改名茶馆得了!

  再说,听曲挣的银子哪有姑娘们接客挣的多?

  王雪姨的头都大了,很想把何凝香古琴上的琴弦扯断,用来弹棉花,可是她不能,因为张一鸣很和善的警告过王雪姨:如果何凝香少了一根汗毛,天干物燥的,谁也不敢保证怡红院会起火,兵荒马乱,走在街上,从天而降一块板砖砸头上,也很正常……。

  更诡异的是,张一鸣出了一笔让王雪姨无法拒绝的银子,买断了何凝香三年接客的权利,也就是说,这三年,何凝香是不用接客的。

  男人和女人就那点破事,谁都知道,但花了银子却从不来怡红院过夜,就这么养着,王雪姨还是第一次遇到只花银子不嫖娼这种奇葩之事,唉,有钱人的世界咱不懂!

  对于张一鸣,王雪姨还是抱有感激之情的,而且一直坚信此人大有来头。

  忍住了把何凝香的那架古琴摔个稀巴烂,然后扔进灶膛的冲动,王雪姨心中的怒火无处发泄,周杨的脸就成了打气筒……。

  何凝香一直以为张一鸣是一只吃铁长大的公鸡,拉屎都得跑到自己的田里当肥料,在银钱方面斤斤计较,抠门抠的令人发指,但就是这么一个“市侩”小人,竟然“包”了自己三年,而且是背着自己,与其说“包”不如说“保”,因为这个男人貌似从不“指染自己”,甚至都懒得来看自己一眼。

  何凝香感动的每天“以泪洗面。”

  ……

  文华院。

  柳如渊贪婪的看着手中的那件灰色衣服,眼神灼灼闪光,宛若欣赏一件绝世珍宝。

  口中念念有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念完以后,柳如渊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短短的五十余字,写出了一种境界,尤其最后两句,更是点睛之笔,令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

  “啧啧啧,妙,实在是太妙了,芙蓉,你能做出这样的词,为师很欣慰,传将出去,肯定会引起轰动,只是为何要写在衣服上?”

  “老师,其实,这首词不是学生所做!”

  至于为何要写在衣服上,张芙蓉当然不会说是自己“引诱”张一鸣主动脱下来的,就当没听见。

  柳如渊身躯一震,猛然间想起了什么似的,眼睛瞪的老大,不可置信道:

  “这,这,这不会又是那个张一鸣所做吧?”

  张芙蓉点点头。

  柳如渊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怅然若失,口中念念有词: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又道是,凡事不可三心二用,这个张一鸣却出口成诗,如今看来,还能写得一首好词,诗词双绝,老朽一生精研诗词,活了大半生,竟没有一首诗词可与之媲美?老朽曾经迷茫这大半辈子究竟活到哪里去了?现在终于知道了,是活emsp; “啧啧啧,妙,实在是太妙了,芙蓉,你能做出这样的词,为师很欣慰,传将出去,肯定会引起轰动,只是为何要写在衣服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