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厨神?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知何时,一本诗集语录在县府迅速走红,确切的说应该是里面的三首诗带红了这本书。

  这三首诗分别为:

  一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二

  父耕原上田

  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

  三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三首诗把当下农夫的辛勤劳作与不成比例的收获展现的淋漓尽致,加上通俗易懂,一时成为烂大街的神诗。

  尤其是第一首,已然被纳入了私塾教育的第一课,就连刚会学说话的幼儿,都能上面晃着大脑袋,下面晃着小脑袋,吟上两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诗都是上乘之作,而这三首诗的署名竟为同一人:厨神。

  厨神?好奇怪的名字,从未听过有这么一号人,翻遍百家姓也找不出“厨”字这个姓氏,那么就应该是这个作诗之人的名号,也就是笔名,但凡当今有名的学者诗人都有名号,比如,诗仙,书圣,居士,散人等等,名字磅礴大气,犹如神来之笔,而这个“厨神”,听名字好像是个做饭的厨师,好奇葩的名号。

  众人纷纷猜测这个“厨神”为何许人也,有的说是一位不世出的隐士,有的说是当代的大文豪,有的说是天上的仙人所做,流落到民间,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却达成了共识:作诗之人肯定人生阅极其丰富,至少是古稀或是耄耋之龄。

  而众人心中的高龄才子张一鸣,此刻却是郁闷不已,将手中的诗集语录狠狠摔到桌子上愤怒不已:真是岂有此理?这个柳如渊太不地道了,诗集都已经出版了,反响强烈,销量肯定可观,打死张一鸣也不相信这本书会免费供应,那么银子当然少不了,为何自己连个毛都没看到?不说别的,连煞费苦心想了三天才想出“厨神”这个名字都对不起,当初张芙蓉可是带了话的,说出版诗集的百分之五的收入归自己,蝇子肉也是肉,属于我的那一份一定要夺回来,哼,想从雁过拔毛的本公子身上占便宜,门都没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本公子又不是慈善家?

  张一鸣决定去文华院走一趟,如果这个老头蛮不讲理,张一鸣甚至做好了拔光柳如渊胡子,然后火烧文学院的准备。

  ……

  文学院。

  是县府的最高学府。

  院长柳如渊,等若这所大学的校长。

  前世的哪一所大学不是富的流油,高楼林立,现代化的校舍,雄厚的师资力量,宿舍干净整洁,地面比脸都干净,有的校长级别更是堪比厅官,女助理更是貌美如花。

  所以,在张一鸣看来,这个文学院应该是个油水满地之所,起码也是朱门高墙,花红柳绿,遍地都是莘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