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所谓天高皇帝远,只要他能胜仗,打下了岳城,便可浑水摸鱼,大得好处。

  他没有想到,没了人王的长沙国,竟站出来一个摄政翁主。长沙国非但没有如他所想的那样一盘散沙,军队上下,反竟愈发同仇敌忾,战力锐勇得惊人。

  从他再次发兵开到长沙国的边界进犯云梦开始,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连吃三场败仗,损兵折将,狼狈不堪。

  他不甘就此退兵。意欲重整旗鼓,再次攻打云梦,但部下却开始怨声载道。昨日连着杀了几个抓回来的逃兵,又承诺破城任士兵劫掠三日,这才勉强压住了阵脚。

  云梦只是一个小城池,竟也久攻不下,时间拖得越久,对士气便越不利。

  他计划尽快再次发动进攻。这一回倘若再败,恐怕再无翻身机会。他不敢托大,天黑还在营中和部下部署计划。两名干将却因谁先带部下充当攻城先锋发生异见,相互推诿,以致拔刀相向。

  李良大怒,正厉声斥责,忽听人来报,道新晋秦王,河西节度使谢长庚竟亲自来了此地,吃惊不已,整好衣冠,带着人匆匆赶去迎接。

  辕门之外,停了一队人马,当先,马背之上,高高坐了一人,正是谢长庚。

  李良跪迎,将人接入大帐之中,陪着笑脸道:“秦王大驾,远道而来,下官未能出迎,请秦王恕罪。”

  他心里发虚,怎敢主动问他远道南下的目的。想来,是为这场和长沙国的战事而来。

  谢和长沙国的渊源恩怨,他自然知道,从亲家变成了冤家。慕氏随齐王造反,令上京一度陷落,想必他是恨极了慕氏之人。

  谢长庚看了眼还散于案上的军事舆图。“听说你这里,战事不顺?”

  他神色平静,语气里,也听不出是喜是怒。

  李良慌忙下跪:“下官辜负了朝廷与秦王的厚望!只是并非下官懈怠,实在没有想到,慕氏翁主摄政,亲自至此督战,蛊惑收买人心,叛军这才难以压制。”

  他挺起胸膛,慨然道:“秦王放心,此不过是一时之势!下官已在部署,本就计划不日再次进攻。何况秦王亲自来此,将士若是得知,必大受鼓舞,誓死效忠!”

  他说完,朝着座上之人,郑重叩首。

  帐中静默了下去,良久,他听一道声音说道:“撤了。没我的令,不得再擅自出兵。”

  “否则,一律以抗上论处!”

  谢长庚起身,走了出去。

  是夜,明月悬空,寒江漠漠。

  谢长庚独自徘徊,行于距离复州大营数里之外的江边。

  他下到江畔,脚下乱石累堆,江涛拍岸,连绵不绝。视线的尽头,江面之上,一片漆黑。

  在这深冬的夜里,仿佛再无别物,天地之间,惟余他脚下流水,滚滚不绝。

  直到远处,随风飘来一阵船号之声。江心之上,远远地来了一艘乌船。

  他发迹于江,对这条水道,了若指掌。这段江流,至此分支,江心多礁,夜行极是危险。这船主却不知是为行商获利,亦或是赶前程,竟不顾危险,如此顺流夜行,一叶孤舟,仿佛来自天上,如此漂于江心,待驶到前方那段支流口,几名长年行走水道的孔武船夫操篙,点着江心之上凸出的一块江岩,呼喊着号子,齐齐发力,便顺利地将船头扭了过去,循着流水,转入支道。

  船夫的号子声,渐渐远去,耳畔亦沉寂了下去,归于平静。

  谢长庚独立江畔,任凭卷来的阵阵江水湿了衣角。

  他目送着那艘孤舟顺流远去,渐渐吞于黑夜,消失在了视线之中。

  顺着这道支流,蜿蜒而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