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徽雪亭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江南好,正妙是四月春尽时。

  白府里,浙池绕低妆,旁处便是门庭宅院。

  恰及冠了的二公子,着一身寒色幽兰彩缎绸衣,紧握上“洞庭山水空灵”纸扇折,忙于踱步。

  “二公子,”仆人捏着信纸,从庭外跑来,“京师来信的,是大老爷的信。”

  他一扑去,正好把信纸揣到这位二公子怀里。

  “可算是有的了,”二公子不顾那仆人,拆起信来,“这几日我吃饭都不安心。”

  “信上怎说?”一女子从旁的园子里走来,她是叠衣云水袖,皎目而颜姿俏丽的。

  二公子读信半晌,也不搭女子的话,只见泪先下来了。

  “知郎,是否?”那女子惊问着,也红了眼。

  二公子摇摇头,将信纸一展,说道:“没那么严重,但也是极坏的。”

  “大伯父给罚了俸禄,但还留在任上。只是兄长,尽去官职,赐金回乡修养了事。”二公子泪流不止,“可惜我这长兄,一生书读,仕途可就断了。”

  “这?”女子泪也流下,哽咽道:“早知这般,当初就不该去京师的,不该……”

  二公子理了下脸面,正经道:“现大伯父嘱咐我,要变卖族中良田,合着太公的一些珍藏宝器,敬送给江南道御史迟南征,好让他给兄长安排个适合的位置。”

  “迟南征?他只是个从七品的小官……”女子说着,忽的惊声,“难不成?”

  “的确,”二公子颔首,说道:“他官职虽小,但毕竟他家里是和首辅大人联了姻。也即是,大伯父要认了,不再与内阁为敌。”

  “三年博弈,这一日,终还是败了的。”二公子一展折扇,说道:“内阁本就有拉拢大伯父之意,故而是没有下狠手了。”

  “只是,这良田珍宝,真可惜了。”女子柔眉道,“要是父亲大人当年……”

  “可别提他,”二公子喝了声,“我父亲追他的仙道,自走了就是。而我,就循太公的路子,没他也无妨的。”

  女子自知不慎挑了些情绪,忙岔开话,说道:“拿些田土也无所谓,只是太公留下的珍藏,有些还搁在徽雪亭那处。只不过,现在那处是小公子在住了,去拿可不是善好的?”

  “小公子?”他冷笑一声,“若非当年太公心好,给他口吃食,才留了个白府养子的名号,得住于西山徽雪亭。可他,终不是我白家的血脉。这些珍藏,他可敢图得一分?”

  女子颔首,又问道:“这徽雪亭也算处妙地,可要一并当了去?”

  二公子想了想,说道:“可当,亭子去了,省些珠宝,日后还有得用。只是,再给他安排一处小院住下就行。免得大伯父又要说我的不是,长兄那边也好说些。”

  他看了看女子,说道:“这劝人之事,我不好作面,你去最适合。就如实说明白,那人懂些礼数,不会难着你的。”

  女子承下,去内间换上白青色细绒貂袍,提了盏红灯,向西山去了。

  这西山,去白府不过两里地,但也是出了姑苏城的,算作一处避闲地。因处于城西面,又风景俱佳,得江南清谈第一的名士,谢澄,一句“姑苏以西,山野景趣,秀丽畅然”点评而沾些名气。白府太公乞得骸骨,归来姑苏后,便是相中了西山,兴些土木,于山麓处筑起一座亭阁。完工时,恰漫山飞雪,太公便题词一句,“叶落去,离索楼阁,竟人间,纷纷徽雪来。”

  后便以“徽雪”作名,此为徽雪亭。山麓处,也不只是亭子,旁还筑起小阁楼,以便游罢后宿住。这位白府太公尤是欣喜这亭阁的,频频往来西山,甚至常住几月时光。只六年前,其岁寿已尽,驾鹤西去了。

  披白青色细绒貂袍,提了盏红灯的女子,为白府二公子行知之妻。她本是金陵何家的女儿,经中秋诗会,才与二公子白行知相识了。两家俱是贵门,也有这份心思,三年前,便成了这桩婚事。

  她乘上马车,赶往西山去。这官家的路,只落停山脚。她便下马车,由几个侍从婢女领着,上山去了。

  西山,是耐看的。且不说雨后晴日方好,残留在枝叶上的,润进泥泞里的,还有些,湿了上山的石板路。这微光落下,便起一层薄纱水雾。若是缓步行走其间,如是刺进雾里,轻轻挥手,便携有余韵。山林间,鹊鸟时鸣,又成画境。

  此姑苏西山,疑是,人间仙境。

  一行人步伐轻快,披白青色细绒貂袍归来姑苏后,便是相中了西山,兴些土木,于山麓处筑起一座亭阁。完工时,恰漫山飞雪,太公便题词一句,“叶落去,离索楼阁,竟人间,纷纷徽雪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