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没齿不忘杨玄羽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莫日根带领着本部出城迎敌。

  他没有更多的选择。

  城中肃清的效率很低,斥候传来的消息,南朝人的部队一路奔袭,随时可能到达。他只能暂时停止肃清,戒严城中的道路,并且尽快做出主动出击还是婴城固守的决定。

  这个决定不难做出。

  城主已死,军心不稳,城中还有敌人的奸细伺机而动。从烽火起时算起来,大汗的援军还有数日才到,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南朝人千里奔袭,所图不小,必然有破城的把握。如果一味死守,凭借着抚远城不高的城墙,破城不过是早晚的事。唯一的办法,只有主动出击,趁着敌人立足未稳之时,出其不意,打一个胜仗。不求歼敌于野,只求小胜一场,鼓舞士气,挫敌锐气,安定城中人心。然后再全力守城,方才有等到大汗援军的机会。

  只可惜,他犯下了第一个错误,低估了杨玄羽所部的战斗力。千里奔袭而来的骑兵,再怎么精锐,也应该是疲惫不堪的。可是当杨玄羽一马当先,挥槊向前之际,所有的将士们都鼓足了最后的力气,再度发起冲击。

  莫日根也惊讶于这支南朝部队的惊人毅力,他没有率部退却,一方面是他依然笃定地认为,哪怕士兵还有力气,但是战马的体力还是有限的,敌人势必难以持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既然无法一击而成,那么双方交缠之际,已经没有了退却的从容。

  当两军陷入鏖战之际,火光和黑烟却再次从抚远城中涌起。莫日根犯下的第二个错误,便是轻视了抚远城中潜在的危险。

  见到抚远城中火起,两军之间的气势顿时此消彼长。

  对于千里来袭的大周将士来说,看到城中火起,无疑是打了一剂强心针,士气大振。统领果然说得没有错,此战准备周密,布置精妙,敌人主动出城,而城中也发生变故。现在,胜利破城就在眼前。

  莫日根所部却不由得疑惑和恐惧起来,甚至军中不少部落里的贵人也开始在疑惑中退缩不前。毕竟莫日根的重重表现甚为可疑,自己哪怕是临阵脱逃,也是有说法的。为什么偏偏这么巧,莫日根不选择守城而是出战,结果城中就真的起火了?莫日根会不会真的和南朝人有勾结?这次所谓的出战,会不会是内外勾结的陷害,如果真的这样,自己先退,也是保存实力,有何不可?

  一方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一方上下相疑,军心不定。肃慎人开始了溃散,对此,双方的统帅无疑洞若观火。莫日根心中大急,一方面是担忧军心不稳溃败不止,另一方面也是后悔于自己的决策失误,导致了现在的困境。当下心中一横,率领着亲兵直接向着杨玄羽的方向突击而去。他已经看出来,这位骁勇善战的将军是南朝人核心,其人固然骁勇,但是肃慎勇士也毫不逊色。若还想要反败为胜,便在于能不能利用对方轻兵冒进的机会,直接斩杀。

  众多逃亡的肃慎人之中,莫日根及其亲兵逆流而上,鼓噪冲击,甚至带动起不少肃慎勇士回身再战。面对敌将的大呼酣战,杨玄羽稍一犹豫,催动胯下的乌骓马,挥动马槊从另一个角度破开肃慎人的阵势,冲杀进去,避开了莫日根的冲击。最终,肃慎人大败而归,溃不成军。莫日根也在连绵不绝的大周骑兵冲击之下,战死沙场。

  大战过后的沙场,别有一番残酷的温馨,夕阳西下,温热的太阳柔和的照在活人和死尸的头上,给予双方同等的温和与抚慰。杨玄羽轻提马槊,从容策马,抚远城的大门已经打开,等待着它的新主人。

  这回,他不再是那个一马当先的杨玄羽,他是大将,只有先锋已经进去,控制了城中局势之后才能缓缓入城。去年定兴侯的一时大意,带来的教训是如此地深刻,让人久久难以忘记。杨玄羽长舒了一口气,从容策马,徐徐进城,在他不短的战场历程中,攻陷过不少名城大都。但眼下的这座并不雄伟的小城,却让他感受到了难得的紧张与压力,正如之前激励将士的时候说的那样,此战的意义,对他来说,也是如斯深重。

  杨玄羽顺着大道缓缓入城,抚远城小而残破,断瓦残垣,街角的血迹和三三两两的黑烟,预示着之前城中并不平静。对于这位看过了长安城华丽景象的将军来说,抚远城那低矮的城墙,稀少的人口,混乱的街区是如此地不值一提,但他此时却无比珍重地看着城中的一砖一瓦,每一个街角。这座城市,将成为他下一场战斗的立足点。

  这时,经过了一番验证之后,早先潜入城中的大周最终,肃慎人大败而归,溃不成军。莫日根也在连绵不绝的大周骑兵冲击之下,战死沙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