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榆木大炮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



王承柱在指挥所待了一阵子之后,张大彪就带着他前往一营的驻地,一营的驻地距离团部有二十多公里,一路过来,张大彪和王承柱是畅聊不止,尤其是聊到在阳县解救村民的事情时,张大彪那个兴奋的劲儿就跟喝了几斤地瓜烧似的。



一营的驻地设立在一个小村子里,几百名战士们还是寄居在老乡家中,当然了,基本都是用一些没人居住的老房子。



王承柱跟着张大彪来到村子的一处农户门前,张大彪一边开门,一边笑呵呵地说道:“嘿嘿,柱子,你能来独立团大哥很开心,好好混,团长说了,你要是能带出人才来,团长让你也在独立团当班长,不,排长!”



“啥?不是让我来当炮兵教官吗?”王承柱愣住了,张大彪这话啥意思?不是让他来独立团当炮兵教官吗?怎么又变成要升他的职了?



谁知,张大彪却神神秘秘地道:“嘿嘿,你小子是不是傻啊,你要真能练出几个人才来,咱们团长会放你走?新一团的炮兵班已经被你搞起来了,你回去估计也没什么用了。”



“这……”



王承柱不知怎么回答他了。



二人走进了院子里,张大彪就指着跟前几处茅草屋子说道:“柱子,以后你就跟一连的同志住在这里。”



王承柱看了看环境,除了屋子简陋了一点,其他倒也没什么,同时,他眼神就注意到了院子的墙角下摆着的两门破旧大土炮。



注意力一集中,两门门木制土炮的数据当即呈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第一门,榆木大炮:以榆木树干做主料,长2.95m,直径28cm,炮身为榆树树干,树干从中间剖开掏空,镶上炮膛铁管,外以铁丝箍紧加固,后面钻孔,安装导火索的口子。



以黑火药助力原理发射,因笨重,威力小,距离短,每分钟3发……



第二门,清式地龙炮:1903年汉阳兵工厂制造,全体生铁打造,炮身长76cm,上口径17cm,下口径21cm,内径6cm。炮重450斤,每分钟10发……



两门炮的所有数据都显示得明明白白,尤其是王承柱看到居然还有用木头做的大炮,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玩意。



其实,榆木大炮在抗战时期并不少见,八路军之所以选择用榆木做炮,首先是因为铁资源匮乏,其次是榆木坚固紧实。



有人说铁炮都有炸膛,何况是木头炮,事实上,这款炮还真不炸膛,之所以不炸膛是因为火药。



当时八路军使用的都是土法制作的黑火药,这种火药的威力不及现代火药,要用强大的现代发射药,这种火炮一开火就炸膛。木头的天然属性决定了它并不适合作为身管,但是黑火药威力再小也是火药。



要在敌人眼皮底下运送如此庞大而笨重的榆木大炮,并且装填、发射它,可见抗日的先辈们,其勇气与坚韧远超过今人想象。



“咋样?没见过吧?榆木大炮,是陈小六这小子捣鼓出来的。”张大彪笑着解释道。



“哦?陈小六,看得出来他是个人才。”



王承柱淡然一笑,陈小六这个名字他刚才在别的战士口中听到过,就是不知道他到底是个什么人,居然还能研究出用木头做的大炮。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