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公开处刑的意义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很多地方都要公开处刑点什么,因为每个地方的文化总有所恐惧与痛恨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被锁在处刑台上杀掉时总是能给人一种巨大的优越和愉快感。仿佛自己一下翻身为主,成功对抗了自己的恐惧和憎恨对象。

  即便很多时候被杀掉的只是毫无反抗能力或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被杀的人。

  群体的暴动要概括一下的话,大概就是这样。

  他告诉自己不应该因此影响心情,这是别人的习俗。一次次装作没看见,从各种各样的处刑台前走过。

  不然又能怎样?

  自己一个路过的外人,根本不知道局中人的是是非非。必须认清自己,不要总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什么拯救者之类。

  个人所认为的正义往往只是主观想法。多半儿都是些狗屁。

  你怎么就知道那个处刑台上的人不该死或者你又怎么知道那个人就该死呢?

  多半儿时候人们不会去思考。因为懒得思考。

  他们基本只是盲目的从众了。看着大家都喊要处死那个女孩,就也跟着喊。

  直到处刑台上血流满地,所谓的魔女变成尸体后,你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喊。

  大家都在喊,所以我也喊。

  大家都在恨她,我也应该恨她。

  所以,在觉得自己无力改变这一切之前,卡奈特总是先问问自己这一切应该被改变吗?

  即便答案是肯定的,也无济于事。你能为那个将死之人做的事,最好是收起那虚伪而毫无意义的同情目光。也不要在茶余饭后假装正直的谈论一番。更不要去跟别人说什么那个人真可怜之类。

  说那么多,不还是想要让虚伪的正义感自我满足。人都死了,又能怎样。

  死的人又不是你什么很重要的人。默默为对方死后能安息而祈福就是。

  这才是尊敬冤死者。卡奈特并不赞成尊敬每个死者的想法,因为有些人即便死后也不值得尊敬或是为他的罪行一笔勾销。可是冤死者不同。

  有时候公开处刑这种事挺有意思的。

  谁来决定他应该去死呢?还要死给大家看?

  这里说的并非处刑本身,而是公开处刑。差了两个字差不少意思。

  决定是否公开的是……大多数人的呼声?亦或是某个权威的组织或个人的决定?

  总之一直以来,公开处刑所带来的威慑力和散步群体舆论的力量,是颇为受到重视的。

  举个例子。一个对某种宗教信仰的国家被攻破了。进攻者决定取缔本地的宗教。

  那么怎么做最有效?

  比如把战败国信仰宗教的当任圣女或大主教这类的人物公开处刑,效果简直不能再好。

  因此公开处刑的牺牲者经常是政治和宗教的牺牲品。这位马上要被杀的女孩和艾希也是如此。本质上就有点像祭祀上用的猪牛羊一样。只不过那些牲畜一般最多养几年,这些女孩要被养到十六岁。

  某种程度上不是很实用。而教廷觉得这样很人性化。

  有点道理,但换个思路来想,与其养那总之一直以来,公开处刑所带来的威慑力和散步群体舆论的力量,是颇为受到重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