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 叔侄情深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时候舰队是逆流而上,所以速度并不是很快,而且整个舰队一百多艘大小战舰,在长江上绵延很远,燕王的座舰因为在最前面,这时候已经快到龙江关。这一片沿着长江开始向上,先是稳船湖外三桥,水驿,祭祀坛,理课司然后才是龙江关,差不多十里路的江岸。实际上就是幕府山开始一直到下关,下关就是龙江关,上关则是上新河,或者说新江关,而龙江关再向上游就是船厂。

  所有这些在长江岸边从东向西一字排开。

  很快那艘小船靠上杨文的座舰。

  “都督,皇太孙有令,此次归来战舰太多,为免龙江关拥堵,除燕王中军外,其他各舰皆入稳船湖。”

  一名年轻红袍武官在小船上拱手说道。

  这是袁宇。

  后军都督府佥事。

  他爹是袁洪,左都督,另外他还是岷王的大舅哥。

  “既然如此,传令各舰入稳船湖。”

  杨文随即说道。

  至于正式的文件命令什么的,这个就没必要,袁宇可是都督佥事,他的身份就是信物,再说这种命令谁敢假传,他嫌他爹袁洪在功臣里面活到现在太容易,想给他爹的晚年增加点生存难度吗?而且这个命令也没什么不正常,一百多艘战舰全涌向龙江关是真会造成拥堵,不过大军凯旋而归有资格享受这待遇而已,但现在皇太孙要他们去稳船湖也很合理。说到底皇太孙才是说了算的,既然是他的命令,大家老老实实遵令就行。

  然而……

  “都督,燕王座舰询问我等为何停下?”

  紧接着副将报告。

  杨文疑惑地举起他的望远镜,看着远处的燕王座舰,那里询问的旗号依然在挥动。

  现在明军的旗语已经很完善……

  这东西自古就很完善,属于一代代演化的,贡献最大的据说是诸葛亮和李靖,而明军的旗语又经过了杨丰的帮忙完善,现在已经可以用来传递很多命令。

  “袁佥事,此事可曾告知燕王?”

  他转头问袁宇。

  “都督,这皇太孙下的令,用不着燕王同意吧?”

  袁宇笑着说道。

  杨文又不是傻子,瞬间脸色就不好了。

  他掉坑了。

  他现在还在燕王节制呢!

  他们现在是随燕王进京,至少在燕王交还统帅权之前,他们的一切行动需要遵燕王的军令,而燕王给他们的军令就是一起去龙江关。但现在皇太孙绕开燕王直接命令他们留在稳船湖,这至少手续上不对,更何况这并不是直接的文件命令,而是口头的传令。

  所以理论上他在违抗命令。

  虽然这是皇太孙的命令,但皇太孙无权命令他啊!

  皇太孙又不是皇帝。

  理论上皇太孙现在没权力命令任何人,更别说绕开统军的主帅给军中大将下令了,这是很不合规矩的,也就是朱元章不在乎这个,放别的皇帝这都是大忌。

  可是……

  他是未来的皇帝啊!

  皇位终究是他的,他代表着未来啊!

  “哈哈哈哈……”

  他身旁突然响起幸灾乐祸地笑声。

  杨文忧郁地看着杨丰。

  “杨兄,你总得选一个才行啊!”

  杨文笑着说道。

  开始了!

  叔侄斗法这就开始了!

  杨文一不小心掉坑了,现在他是该无条件服从皇太孙,还是该守着规则服从燕王?

  这是一件小事,的确是小事,毕竟燕王到龙江关后,基本上就算完成他的任务解除统帅权了,明朝没有古代类似调兵的虎符之类,都是皇帝给圣旨任命个总兵官,当然现在不一定叫总兵,毕竟都是藩王带兵。但无论怎样,这道圣旨和相应的总兵官印就是皇帝授予的军事指挥权,凯旋之后交还皇帝,而燕王已经凯旋,剩下就是到龙江关然后再去觐见,交还总兵官印而已。

  所以朱允熥就在这个时候,搞这样一件不合规则,但也的确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至于说他无权给军队将领下令这种事忽略就行。

  朱元章鼓励他管的越多越好。

  他早就直接插手军务。

  既然是袁宇来传令,那么就代表着他是走五军都督府的程序,也没什么不对的,需要的话五军都督府紧接着就可以开出书面的命令。

  再说这场迎接燕王凯旋本来就是他负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