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违制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只是老朱,就是诸位大臣,看见这工厂建的也有些僭越了。

  这金碧辉煌的,哪是臣子该住的房子。

  只是,这是储君建造的房屋,他们看破不说破。

  如今老朱都看不下去了,诸位大臣都是冷眼旁观,等着看一场好戏。

  在南北朝时期,萧道成建立的南齐,太子萧赜自认为自己立下大功,作为臣子就不检点。他专横跋扈,贪图奢靡,东宫有很多违制的服饰、礼仪,被齐武帝萧道成猜忌。(上之为太子也,自以年长,与太子共创大业,朝事大小,多违制度--《资治通鉴》齐纪一)

  萧齐之所以立国,是因为刘宋皇族间相互残杀,削弱了刘宋的根基。

  所以,尽管对太子多有不满,萧道成都没有发作,而是把次子萧嶷给召回京师,还任命他为都督徐扬二州军事、中书监、司空、持节、侍中,还加了护卫。

  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只占据半壁江山。

  这些职位通常是王导、王墩、桓温、刘裕等权臣才有的待遇。

  萧嶷又是嫡次子,他比大哥小四岁,年富力强,也是唯一可以和大哥抗衡的儿子,萧道成的意图可想而知。

  好在东宫势力强大,皇长孙也已经长大成人(皇长孙萧长懋比三叔年龄还大)。

  为了避免主少国疑的事情,萧道成隐忍不发。

  萧道成越是隐忍,萧赜越是骄横,终于是突破了萧道成的底线。

  先是,萧赜在拜祭祖陵的时候,私自检阅军队,还搞了水陆军事演习,这就是变相的夺兵权啊。

  其次,萧赜还私自让四弟为他开道。

  最后,萧赜的亲信张景真又身穿黄袍,坐在船上,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僭越,触犯了皇帝的底线。

  萧赜是储君,在建立国家的时候立下不少功劳,身边的追随者也都是位高权重。

  所以,就算是萧赜违制,也没有人敢去找萧道成说。

  只有荀伯玉秘密告诉萧道成,太子的诸多不法事。萧道成大怒,让人检举太子的不法事。(因太子拜陵,密以启太祖。太祖怒,命检校东宫--《资治通鉴》齐纪一)

  甚至想要废掉萧赜的太子之位,让次子萧嶷为储君。

  太子的位置砸到自己头上,那是多少人想要而不可得的事情。

  萧赜和萧嶷都是嫡子,萧赜比萧嶷大了好几岁,又是多年的太子,根深蒂固。

  所以在太子回来的路上,萧嶷就早早的等候在路上,还把萧道成的事情和大哥说了。

  听说老头子发怒,萧赜进宫见了老头子一面,就称病不再出门。

  太子犯了错,躲在家里一个月的时间,也不想自己认错。

  更气人的是,居然没有人出来告罚太子,这让萧道成更加愤怒。

  还是侍中、抚军将军王敬则知道这事情的严重性:皇帝和太子不和,是动荡的开始。

  他跪在萧道成面前,说道:“陛下登上大位没有多长时间,太子就无端被责罚,恐怕世人会惶恐不安,臣请陛下去东宫安慰太子!”

  (太祖怒不解···王敬则直入,扣头启太祖曰:“官有天下日浅,太子无事被责,人情恐惧;愿官往东宫解释之。--《资治通鉴》齐纪一”)萧道成听说,默然不语。

  太子犯了错,作为大臣不去检举揭发太子,或者是劝说太子改弦更张,反而是让皇帝去慰问。

  在这皇权至上的时代,本身就是匪夷所思,多少有点汉献帝和曹操的味道。

  对此,萧道成当然是反对的。

  王敬则见状就对宫人们说,陛下要去东宫。

  而且还叫宫人们,给萧道成穿朝服···忙活半日,萧道成还是不想去,却硬被王敬则给拉去了。

  (太祖无言,王敬则因大声宣旨,装束往东宫···太祖意不出,王敬则索衣披太祖,乃牵强登舆--《资治通鉴》)

  到了太子府,萧赜居然沐浴向陛下请罪,而是摆了一桌酒宴。

  这其实就是一场家宴,四皇子长沙王萧晃亲自为老爹打伞,皇三子临川王萧映给老爹扇扇子,皇次孙为爷爷温酒,皇长孙为爷爷倒酒。

  就是被萧道成寄以厚望的次子萧嶷,都规规矩矩的站在大哥身边,在一旁伺候。爱阅app完整内容

  诸位皇子,都来哄老父亲开心。

  做皇帝,还能有这么一个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萧道成很开心,喝的是酩酊大醉。<皇权至上的时代,本身就是匪夷所思,多少有点汉献帝和曹操的味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