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躁动的冬日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哼哼,想那韩信当年困在未央宫里时,只怕也在后悔自己没有匹夫之勇。我就怕你到了战场上,会被党项人的小兵给干掉,令我等蒙羞。”姚炳说这话,直接伸手抓了两个包子塞进了嘴里。

  “呸,甭想鼓动我在打仗的时候主动出头,咱们这第三将,说白了就是在后头押送粮草的。说的你自己跟多牛似的,当初杨可世抢了老子十一根马槊,我让带人揍这厮一顿你咋不敢,你的胆子呢,为啥缩了?!”

  “靠,你让我带人了么?当时可说的是让我跟杨可世那厮单挑,那货还能算是人么,整个西军里你随便挑,看看有谁敢跟那个人熊打架!”

  “嗯嗯,不行就别哔哔喝茶,咱俩先干一碗!”

  姚炳可能被噎住了,努着双眼,端起奶茶碗来,伸直了脖子一口气喝了下去,又大口喘了几口气,看样子才平复了下来。

  李岘也不再理会他,看着康平和张和两人说道:“这第三将各营的骑术训练不能停,战马不够就去巩州马场去找高用想办法。咱们到了战场上,就算打不过人家,但必须跑得过对手。两条腿总归不如四条腿跑得快,这军马的事我慢慢来想办法。”

  “嗤别人弄骑兵出来是为了冲锋陷阵,追击敌人,你却是想着怎么逃跑,和你这样的人为伍,真是一种耻辱”姚炳刚说了一半,就被李岘伸手抓起一个包子照着他脸上扔了过来。

  “耻于为伍就滚蛋特么的,到了战场上,能活下来的就是好汉!”李岘怒道:“像你这样的傻蛋,死一百回都不多哦,对了,何灌现在调去了兰州任知州,王舜臣调到了巩州任知州,你们在训练骑兵时不要往南边去,省得人家往上面告状。”

  姚炳抓住李岘投过来的包子,气哼哼地扔进了嘴里:“你这话要让小刘相公听到了,非把你吊起来暴打一顿才是!”

  “呵呵你倒去给他告状呀!”李岘瞪了他一眼,“咱们是新军,这些军卒总归需要两、三年的训练才能打熬出来,尚可有与那党项人一战之力。”他的目光又转向了李成:“这每周两顿的肉食不能断,否则军卒们怎么能涨力气。如果肉食不足的话,就让康平他们分别带着人去山里头打猎。这狩猎也是骑兵训练的一种,并不耽误工夫。”

  由于粮食供应充足,加之不时还能补充一些肉食,实际上秦凤路第三将尽管成立只有一年多,可是军卒们的体力却要比大部分的老部队里的军卒还要强一些,但是李岘却不认为现在他们就拥有了与李察哥手下的西夏精锐对抗的能力。

  虽然第三将的训练一直没停,但李岘却无法将精力放在这上面。

  由于在夏天招募了七千多户的流民到陇右,虽然大部分人被安置在了李家的庄园里,但新开垦出来的荒地却无法迅速长出庄稼来。

  所以入冬以后,李家各个庄园里的存粮一直在减少,甚至李岘不得不动用自己的积蓄又从蜀中购买了一批粮食运回来,以免自家的粮食库存降到危险的标准之下。

  实际上李岘在去年大规模招收河北流民,把刘法也坑得够戗,陇右新招募来的三万多厢军有两万被安置在了河州、湟州和西宁州一带,老刘的生存压力更大。在不得以的情况下,老刘只好把倒卖青盐所赚的利润大部分又贴补了回来。

  老刘也算是明白人,可不是那种要钱不要命的糊涂蛋,知道如果这些厢军一但出了什么乱子,自己的前程也就彻底玩完了。

  只不过在忍着肉疼在花出去大把的银钱后,这河湟一带总算是差不多安顿了下来,这老货终于把所受的怨气算到李岘的头上来了。若不是因为李岘在背后鼓动,自己哪能一下子接收安置这么多厢军在河湟一带?!

  所以在闲下来之后,老刘在准备找李岘的麻烦。

  李岘又回到了兴州,主要是为了盯着这里的铁厂建设。这一段时间他一直忙着誊抄从刘锜家里借来的武经总要,一边在自家工坊里试验里面的一些武器的制作。武经总要是仁宗年间由曾公亮和丁度所编纂的一部综合性军事书籍,但印刷的数量并不多。李岘在市面上已经买不到这套书籍了,只好把刘仲武家里的藏书借出来自己誊写一份出来。

  不过,抄书的过程也是个学习的过程,这也是古代许多读书人,特别是寒门学子的学习方法之一。所谓的书非借而不能读也,也就是说,借了别人家的书就会自己抄写,当把整本书抄完后,书本的内容差不多也学得差不多了,反而是花钱买的书籍学起来没这么牢靠。

  不过他惬意的抄书日子却因部法的到来而不得不中断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