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仁多泉城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些李岘并不想浪费口舌解释,一切等实战后就自然会有结果。

  李察哥目前坐镇在西凉府,从仁多泉不时有跑回来报信求援军卒更是让他感到有点心烦意乱,甚至是狂燥。

  他是当今夏国皇帝李乾顺的兄弟,不过在幼年时都生活在母后梁氏一族的阴影之下。兄长李乾顺确实有雄才大略,先是利用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清除了梁氏一族,结束了西夏数十年间外戚专权的局面,其后慢慢地架空了阿吴和仁多保忠,乾顺皇帝与晋王察哥兄弟俩逐渐掌握了西夏的军政大权。

  有皇兄在身后坐镇,李察哥则带领西夏大军时不时地与宋国进行几年的大战,却毫无后顾之忧。

  李乾顺可以说对自己这位统率大军的兄弟是绝对的信任。

  李察哥的志向当然是为大夏国开疆拓土。

  可惜,他虽然志向远大,但有些生不逢时,恰好遇到了辽国最虚弱和宋国很强盛的时候。

  李察哥虽然还不到三十岁,但他自从西夏永安三年1100年十五岁开始就统帅大军亲征青唐,已经掌管西夏军事大权有十几年的时间,久历行武,经验丰富。

  他的主要对手就是在大宋也掌兵十几年的童贯。

  两人之间交手多年,互有胜负。

  察哥从内心里是瞧不上童贯这个太监的,可惜的是童贯手里的筹码比他多得多,战略迂回的空间也大得多。

  宋军从人数上来说,是西夏的数倍。

  从真正能打仗的军队数量来说,宋军西军与河东军加起来有将近四十万,而西夏能用的精锐作战部队却只有不到二十万。

  那些动辄号称七、八十万大军的数量都是用来吓人的。

  而且这些年下来,原来号称党项精锐的“步跋子”战力有明显下降,有些不堪大用,李察哥唯一能够作为倚仗的力量只有数量不足五万的党项铁骑铁鹞子。

  自从进入八月以来,各种不好的消息就从各地传来。

  宋军两线出击,种师道进军横山,威胁洪州、夏州的安全,而刘法在西线,也开始对仁多泉城动手。西夏的兵力明显捉襟见肘,绝不足以同时应付两线的战事。

  究竟要求援哪一方呢?

  李察哥作出了一个很奇怪的决定,哪里也不管,保存实力,等待时机!

  这边刘法就难过了,自己在大东川埋伏了二十多天,除了击溃了西夏右厢军派出的一支增援骑兵后,就一直没等到察哥主力的到来。进入九月后的祁连山区已经是天寒地冻,小刘经略实在是在山里呆不下去,只得悻悻返回了已经被重重围困的仁多泉城。

  这回宋军是把仁多泉仁包围得是水泄不通,别说送信的夏兵了,就连只老鼠都跑不出去。

  骑在战马上的老刘眯着眼睛瞅了防卫严密的仁多泉城半晌,随之把大手一挥。

  开干吧!

  惨烈的攻城战正式开始了。

  不过,整个战事的进程并没有刘法想象中那样进行得十分激烈,当宋军全面攻城开始后半天,双方战事陷于胶着之时,李岘所制作的攻城器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主要是弩炮,当一颗颗装有火药的石弹在城头上猛烈地炸开之后,城头上原本十分顽强的西夏守军顿时就崩溃了。

  并不是因为那些爆炸的石炮的威力有多大,而是因为出于对未知武器的恐惧。

  那一颗颗从天而降的“炸雷”被大多数西夏军卒当成了“天罚”,这彻底瓦解了他们的抵抗意志。

  结果宋军只用了伤亡一千多人的代价就攻克了仁多泉这座有重兵防守的坚城。

  这一出乎意料的结果令主帅刘法不由得发出一阵仰天狂笑:“特耶耶的,种师道,老子只花费如此小的代价就能攻下一座坚城,你特么的还怎么跟耶耶比!我呸!”

  这老货在张狂的同时,还不忘捎上目前风头正劲的种师道!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