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振兴大明,道阻且长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众人的欢送中,赶回了文渊阁,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望着朱柏离去的背影,有好事者私底下将这条路亲切的称为:

  “朱柏路”、“湘王路”、“大明第一路”等等。

  以此来纪念朱柏在修路史上的重大变革。

  朱柏没想到自己的一次微不足道的引导施工,竟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感慨百姓淳朴的同时也将时刻铭记:大公无私、真心为百姓付出、为百姓谋幸福的人终将被人民拥戴。

  ……

  回到文渊阁。

  了却心中一段心事的朱柏,身心异常愉悦。

  对大明的未来充满信心!

  不过今天他也发现了自己先前忽略的一个问题。

  水泥烧制使用都会产生大量尘土,还要发明个口罩来预防一下尘肺病。

  相比于后世工人工资一天动辄小几百,他这完全是在压制百姓,吃人血馒头。

  可不能再让他们流血又流泪了。

  是以他很快画了一副口罩的图纸,让人给工部侍郎李镛送去。

  并交代他,以后凡是有尘土之类的施工,施工人员务必使用口罩,预防尘肺病。

  为健康考虑,他相信在有口罩的前提下,很多人还是会选择佩戴的。

  以前他们没的选,现在再不戴那朱柏就没有办法了。

  他已经尽到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

  水泥的事暂时告一段落。

  剩下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工部侍郎李镛是个人才,可以算是朱元璋划给他的一个手下。

  日后朱柏只要和李镛对接、引导他带领百姓们搞建设,相信大明基建会向上向善、蓬勃发展。

  当然他心里也很清楚,一下子要改变这种局势是不可能的。

  便宜老爹那关就要攻克良久,好在朱柏对此很有信心。

  说一千,道一万,远不如干出一番成就让朱元璋看看。

  用事实说话,朱元璋也更容易接受。

  只要踏踏实实做事,一心为国为民的付出,好好的辅佐他与朱标,朱元璋总归会被劝动的。

  朱元璋施行的一系列政策很保守,走的是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再加上一系列加强君主专制和监察制度,整个大明的发展就缺乏一定的发展活力。

  这一点是朱柏要想办法改变的。

  他知道朱元璋制定重农抑商的政策,很可能受卑微出身、人生经历所影响。

  吃不饱穿不暖的童年生活、富商势力偷奸耍滑的丑恶嘴脸,让他心中难免反感仇视,因此重农抑商政策的出台也就不足为奇。

  只不过他在重农抑商的基础上,又制定了海禁政策,让经商的人叫苦不迭。

  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做,就是防止一些商人投机取巧,以及走私泛滥、官商勾结等行为发展起来的商人势力,扰乱海疆地区的社会稳定。

  海禁政策之后愈演愈烈,导致了封闭保守与世隔绝。

  朱柏心里清楚,朱元璋的很多想法出发点不能说是错的。

  只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楚,一下子要改变这种局势是不可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