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坐论圈中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那严女士听说过个以黑色腾蛇为标志的左道门派么?”

  严凤羽眼中寒芒一闪:

  “飞龙堂!?谢先生跟他们打过交道?这些人可相当的麻烦!”

  “呵呵,并没有,我只是听某个长辈说起过,好像他们在境外比较活跃。”

  “嗯,说起来,我们严家很久之前也跟这个飞龙堂有过一些过节,不过,那是上上一辈的事情了,据我所知,这个组织是一个相当严密的左道组织,以盈利为目的,做事不择手段。如果谢先生没有必要的话,最好不要跟他们打交道,这个组织存在的时间太长了,他们的底蕴不容小觑。”

  “谢谢严女士的忠告,我一个孤家寡人,肯定不会跟这个飞龙堂对的。严女士,说说正统修法者的情况吧。”

  严凤羽深深的看了谢承文一眼道:

  “正统修法者大概有四个主流,一个是道门内丹法,下面的分支众多,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正统分支;另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信仰法,这个最出名的就是佛门了,当然,道教也归于这类,于此相反的是,佛门中的正统禅宗却属于内丹法一脉;接下来就是武者,是不是很惊奇,武者竟然也被划为修法者?”

  谢承文想了想道:

  “仔细想想也能理解,毕竟武者修炼到一定程度,就会转注于精神方面的修炼,他们这种由身体再精神的方法,完全可以归类在修法者之中,前面习武的阶段,可以看作是初级阶段嘛。”

  “正是如此,不过,这个分类并不被大部分修法者承认。”

  谢承文点了点头,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傲慢和偏见作怪,但是主要原因应该是这条路太难走了,没有出类拔萃的武者走通这条路为武者正名,这种分类方式就仅仅只是一个理论,完全没有说服力。

  见谢承文一副了然的表情,严凤羽不再多说,继续讲起最后一个分类:

  “至于最后一个分支叫做度数法,这个分支涵盖面也挺广的,其名称的来历也挺有意思的。”

  “哦?度数法?这个...应该是来自庄子吧?”

  “没错,就是出自庄子天道篇,其中说孔子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所以问道于老聃,老聃问孔子是如何求道的,孔子说他‘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这个度数法就来源于此。”

  谢承文似乎有所悟:

  “既然孔子化了五年时间求而不得,这个度数法怎么还会流传数千年至今呢?”

  严凤羽难得的笑了笑:

  “那是孔子的见识局限性罢了,或者说,那个方法不适合孔子。所谓的度数,就是研究术数,而术数的起源在洛书河图。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终极的秘密应该由数学来解明,我们的老祖宗确实找对了路子,我们华夏文明的根基就是河图洛书,就是数学!但是却没能很好的坚持走下去。而度数法,并非专指研究数学的修行方法,是泛指深究一切世间规律的方法,用‘技近乎道’和‘行高至于道’来解释就十分的恰当了。”

  谢承文恍然:

  “所谓的度数法就是在某个领域内追求极致,专注于此,久而久之而形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观,以及与明确的自我认知的法门?”

  “对的,但是不完全,并不仅仅是明确的自我认知,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对此笃信不疑,并且以此为傲。”

  谢承文频频点头表示理解,严凤羽又补充道:

  “有趣的是,度数法并非一定要自觉修行,有不少通过度数法达成超凡的人,其实是无意中修得的,他们本人甚至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点。”

  谢承文脑海中闪过了云秀和梁老爷子的身影,这就完全对应上了。

  “那么,如果这样懵懂的获得了超凡成就,是不是能够顺利的从不自觉过渡到自觉呢?

  严凤羽对谢承文的这个问题似乎并不感到惊讶,只是淡淡的摇头道:

  “这个就因人而异了,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最好谨慎从事,因为在提醒他这个事实的时候,也许就会打破他已经形成的固有认知,甚至打度数法就来源于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