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第104章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104章

  宁氏清楚的记得有段时间大概是她太能逼逼了王香芹吐槽她为啥不去当个说书人,不然也可以自个儿写话本子去。那会儿宁氏出于好奇还真就问了王香芹不少关于说书、关于写话本子的事儿。

  当时是没想其他的纯粹就是当个热闹听了。可自打昨个儿在县城茶馆里听了一段说书后直觉告诉宁氏,这里头或许真的有商机。

  仔细想想,人嘛或多或少总归是有些好奇心的这要是春耕秋收忙得不可开交时,那是真的没工夫说别人家的闲话。可但凡农闲了,村里那些个闲汉,还有大娘婶子们哪个不是聚在一块儿东家长西家短的瞎扯淡?

  说东道西这种事儿,宁氏最是擅长不过了只是她原先没想过要借此谋生毕竟谁也不会为了听一耳朵新鲜事儿给钱的。可这趟县城之行改变了她的看法,听热闹的人兴许不愿意给钱,可场子的主人呢?那些人为了打发时间跑去茶馆里听说书不得买一壶茶上两碟糕点?说书人赚不到茶客的钱还能赚不到茶馆给的钱?

  再结合早以前王香芹跟她说的写话本子的套路……

  宁氏一面盯着朱六郎记录,一面暗暗点头。

  刘神仙说的一点儿没错,猪精奶奶还真就是她命中的贵人当然贵人只能在关键时刻拉拔她一把,发财还得靠自个儿。再就是,她也愈发的笃定王香芹不是人了,要知道,王家就算是外来户,那最起码王香芹总归是秀水村土生土长的人吧?原先从没听说过王香芹离开村子,虽说嫁到老朱家后,王香芹曾往石门镇上去过一两趟,可时间非常之短。所以,凭啥其他人啥都不知道,王香芹却知道那么多本不该知道的事情呢?

  猪精奶奶是挺能耐的。

  不过嘛,猪果然不聪明,哪怕成了精也一样。

  这不,马脚都露了那么多,王香芹竟然全然没有意识到。

  很多事情本来就是细思恐极的,就不说写话本子这个事儿了,兴许人家王香芹是去石门镇时偶然间见了说书人得来的灵感呢。单说她昨个儿刚交到县衙门里的那册书,书上写的都是朱四郎巡讲的内容,只不过依着顺序整理妥当了而已。

  可事实上,朱四郎在全县范围内巡讲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不是没人去学,而是学了效果不大。养出来的猪是比以前要好一点儿,可根本就不像王香芹养出来的那么好。甚至早几个月,还有人特地跑来问朱四郎,问他是不是欺骗了大家,明明都是依着方法养的,把猪伺候得比人都好,咋还是没太大的变化呢?

  其实不是没变化,而是并没有预想中的那般脱胎换骨。

  别人依着王香芹的方法去养猪,猪倒是胃口大开、精神奕奕的,可惜猪还是那样的猪,品种完全没有变化,只不过瞧着胖乎圆润多了,并没有那种叫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是有人觉得老朱家还是藏私了,可宁氏却太清楚了,王香芹真的完全没有藏私,她就是那么样的。

  所以,为啥王香芹养的猪就那么好?

  为啥呢?

  因为她是猪精奶奶。

  还有,王香芹一个最远只去过石门镇的妇道人家,咋就能想出那么多新鲜的吃食来?什么五色汤圆、鲷鱼烧、烤串串……她凭啥知道那么多呢?

  更叫人费解的是,王香芹的厨艺差极了。她对外的说辞是,未出嫁时家里负责做饭的人不是她,所以她不擅长厨艺。那既然不擅长厨艺,她为啥就知道那么多种多样的新鲜吃食呢?这两者咋说都说不通呢!

  你要么就极善厨艺,那鼓捣出新鲜吃食也不稀罕。要么就不善厨艺,连生火都不会,熬个粥都能熬糊的人,居然知道那么多稀罕吃食……

  宁氏幽幽的叹了一口气,她这会儿才意识到原先的自己有多蠢。

  王香芹兴许是不聪明,但是吧,她好像也没多聪明。这不,那么多漏洞摆在眼前,愣是无知无觉。好在,仔细想想,起码她如今是察觉了,不像其他人至今还被蒙在鼓里。尤其是朱四郎,天天跟猪精奶奶睡一个被窝呢!

  啧啧……

  只这般,宁氏一心两用,一面回忆着过往的事情,一面将她首次编排的话本子理顺,让朱六郎先记录下来。因为记录的内容比较零散,过后肯定还是要做整理的,甚至光整理还不够,还需要大量的修改词汇,毕竟宁氏哪怕认识了不少字,她也还是个乡下妇人,写话本子的大白话是不如那些经史子集来得正规,那也不是宁氏能说的出来的。

  简香芹的厨艺差极了。她对外的说辞是,未出嫁时家里负责做饭的人不是她,所以她不擅长厨艺。那既然不擅长厨艺,她为啥就知道那么多种多样的新鲜吃食呢?这两者咋说都说不通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