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五八章:五行缺德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新书启航,请喜欢本书的朋友们,以推荐票、收藏支持)

  搞定了‘义务教育’,大唐君臣接下来对《法律》前三篇的条条款款一一商议。

  这些没有涉及太多世族利益的条例,反而没有柴令武说话的余地了。

  因为对于他的条文,满朝文武来来去去的都是赞叹声,个别有争议的条例还没有等他开口解释。

  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孔颖达、虞世南、岑文本、于志宁这些名臣干吏就给挡回去了。

  一般来说,每一种新制度的诞生都会引起争论。但是柴令武的制度,已经在历史的实践与辩论中,已经弥补了所存在的不足,想要找碴,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面对着柴令武编写的《法律》,即便是长孙无忌这种律法奇才,也挑不出任何的毛病,只能沉着脸暗自焦虑,他发现自己研究律法数十载,还比不上柴令武这个自诩是天才的毛头小子。

  更悲催的是,他发现柴令武任何一条制度都比他想象中的高明无数倍,连辩驳的机会也没有。

  李世民见大家议论完前三篇,尤是意尤未尽、干劲十足,高兴之下,索性将另十二篇也拿出来,让人一条一款的念出来,然后依次商议。

  柴令武这个编写《法律》者,全程几乎都沦为局外人。而他也在众人热议之中收获灵感,从而不时的创造出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条款。

  这些妙手偶得的条款,是对置疑者最有力的回击。人家都现拿现卖了,你们还有什么好怀疑的?

  大唐君臣对这旷世杰作,抱以了极大的热忱,在宫中用膳后接着商议。

  如此足足干了三天时间,这才彻底的议完《法律》。

  当内侍合上最后一册的封底时,李世民哈哈大笑道:“小柴爱卿的《法律》在集汉魏晋、南北朝、前朝之长的基础上创意百出,各种制度简单明了,实乃是一部冠绝古今之高明法典。朕决定将此书作为我大唐今后治世依据,名字就叫做《唐律》吧!”

  于是,流传千余年的律法宝典,震惊中外东方法典,在李世民的这一声号令下正式成名。

  李世民忽然正色利喝道:“柴令武上前听封。”

  迷迷糊糊打盹的柴令武吓了一跳,出列应道:“柴令武听封!”

  他眼巴巴的看着李世民,不知会给自己什么职位。

  李世民一脸肃容:“柴令武以十三之龄创立不世出之法典,古来唯有甘罗可以比之,朕封你为新丰县子,实封永业田四百亩、食邑二百五十户!”

  这项封赏一出,满朝傻眼。

  不是太高,而是太低。

  以柴令武这部《唐律》的精妙程度而论,别说是开国县子,便是封侯也值得。

  李世民如此郑重其事,大家还以为会给柴令武什么样的官,结果居然只是区区一个县子,即便是可以世袭的四百亩永田业也不是什么好玩意。

  因为新丰县位于骊山脚下、渭水之滨,紧扼渭水河道,虽然也称得上山清水秀、风水绝佳、富裕一方,但那富裕都是商业带来的,绝对不是农业所致,那里的土地沟壑交错、岩石层层,便是关中最贫瘠的土地也比哪儿强。

  “圣上,我不要二百五,只要两百就行了。”柴令武很不乐意的说道。

  给我一个二百五,这是啥意思嘛?还不如不给呢。

  “是吗?莫不是小柴爱卿不满朕之封赏不成?”李世民虎着脸,不大不小的声音偏偏在大殿回荡,所有的人都静了下来,都感觉到李世民的情绪有了很大的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