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裂土封王】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巨大的牛油火烛噼啪作响,李世民的声音意味深长,整座太极大殿一千五百多名大臣,一时之间竟然没人敢开口问问皇帝的意思。

  今夜的事情透着诡异,大臣们吃不准皇帝的心思,陛下不但大动干戈召开夜朝,而且一开口就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

  “朕等今日,多年矣……”

  啥意思?

  还是没人敢问。

  大臣们只敢在心底不断猜测,揣摩皇帝这番话到底什么用心。这话若是只看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李世民等待辽东大捷多年矣,可若是稍微琢磨一下,谁都能听出皇帝的话里话外别有所值。

  一千五百多人的朝堂大殿,竟然有种落针可闻的寂静,除了巨大牛油火烛的噼啪声,只余无数人略显谨慎的呼吸声。

  李世民突然轻轻一叹。

  但见皇帝伸手一指地上那个红翎急使,问众臣道:“诸位臣工对此有何感想?”

  有何感想?

  一个累死的红翎急使呗!

  但是这感想只能藏在心底,面上必须显出肃重沉痛之色。不过也有一些人发自真心的沉痛,开口出声道:“终于使命,恪于职责,自我大唐建立红翎急使制度以来,信使为了传递大事常有疲累致死之事,臣以为,甚悲壮。”

  说这话的必然是公允之人,然而李世民明显很不满意,但见皇帝继续负手仰头,轻声又问道:“仅仅悲壮么?”

  那大臣顿时闭口,一时不好再接茬。

  李世民的声音陡然变得高昂,大声道:“在朕看来这不仅仅是悲壮,在朕看来这是大唐的大英雄。连续狂奔六天五夜,七千里长途碾于脚下,不眠不休,直至累死,临死陷入痴迷梦魇,高呼吾乃红翎急使,声嘶力竭,长街让路,如此英雄之事,岂能以一句悲壮作为他的置评?”

  皇帝的情绪似乎很激动,突然看向大殿中某个臣子,大声道:“房玄龄,朕要发一旨,传告天下。”

  这话说的无头无脑,前后跳跃性十分严重,然而房玄龄却肃穆点头,郑重道:“陛下但请放心,老臣必然用心措辞!”

  皇帝要发圣旨传告天下,但是圣旨不一定是皇帝亲手撰写,有些圣旨需要文采斐然,必须让大臣用心撰写。

  这并不是说李世民文采不行,而是大臣们多方商量更容易出彩,历史上许多大事所用圣旨,都是宰相们带领文臣一个字一个字推敲而出,这样的圣旨传告天下才显得庄重。

  李世民见房玄龄答应下来,转而又看向大殿中令一个臣子,再次开口道:“李孝恭,红翎急使是军中的信使……”

  这话还是有些无头无脑。

  但是李孝恭同样也肃穆点头,郑重道:“陛下但请放心,臣会督促兵部论功行赏。”

  然而这次李世民却摇了摇头,道:“你错了,朕指的不是这个。”

  李孝恭微微一怔。

  但见李世民轻轻吐出一口气,忽然看向红翎急使尸身旁边那个守门将领,开口问道:“帛书是否在你手中。”

  那守门将领一直单膝跪地,闻言连忙抬头道:“回禀陛下,帛书确实在末将这里。”

  说着探手入怀,准备掏出帛书呈递。

  哪知李世民猛然一挥手,语气郑重道:“不用呈递,你来诵读。”

  守门将领登时一怔。

  让他诵读帛书?

  这不合规矩啊。

  李世民虎目炯炯,道:“汝虽长安守门令,但汝手中有红翎,朕现在问问你,红翎急使的使命是什么?”

  守门将领脑中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道:“千里狂驰,只为上报大捷,红翎不倒,信使不灭!”说着下意识抬手,高高举起了那根红翎。

  “那你还等什么?”李世民轻喝一声。

  至此,大殿众臣已经猜到李世民用意。

  红翎急使的使命是上报大捷,然而现在大捷尚未当众报出,既然守门将领接收了红探手入怀,准备掏出帛书呈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