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回 云德社秋集开新戏 赵玉楼巡演回故乡(1)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农历九月初三到初五,是西凉县城一年一度赶秋集的大日子。这三天,从早到晚,从十里八村来赶集的人将整个西凉县城挤得人满为患,大家趁着秋收结束尚未入冬的好时节,聚集在平日难得来一趟的繁华县城放松疲惫的身体,采购过冬的物品。华灯初上,西凉县城灯红酒绿,大街小巷人流如潮,说书的卖艺的烟馆食肆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坐落在县城最繁华地带的城隍庙旁边的云德社。

  云德社是西凉人赵云德早年间创办的秦腔戏院。赵家原本是当地的秦腔世家,赵云德年青时曾到陕西西安拜师学艺,主工旦角小生,回来之后,在西凉县一人分饰两角演出一场花亭会,一炮走红,立刻成为西凉县名噪一时的名角此后,赵云德每到一地演出必定是人如潮涌轰动四方。成名后的赵云德创办了赵家班,将从陕西学回来的唱腔融入当地的秦腔唱法中,又加入几样新式的乐器演奏,使当地原本粗犷简单的秦腔唱腔多了几分细腻婉转经过几年发展,赵家班一跃成为当地戏班的个中翘首,请他们戏班演出的人排成队,经常要提前半年预约。

  于是,赵云德便倾尽自己半生积蓄在平凉县城建起一个戏院,取名云德社,每月定时演出。赵云德一生醉心于秦腔,他知道观众的喜好经常变化,于是不断推陈出新,编排一些新的曲目定期推出,此举不仅让云德社生意兴隆,也推动了甘凉地区秦腔艺术的发展。云德社自开办以来,几乎每场演出都是全场暴满。

  随着年龄增,赵云德慢慢退出表演舞台,为保证云德社盛不衰,赵云德便有心培养两个儿子接班。但大儿子赵玉堂对唱戏兴趣缺乏,于是小儿子赵玉楼便成为他全部的寄托。赵玉楼不负父亲期望,勤奋好学,身段好唱功扎实,很快便在西凉县崭露头角,小有名气。十几年前,赵云德亲自带着儿子赵玉楼去了趟西安,让赵玉楼拜自己昔日的师弟为师,苦学一年赵玉楼原本主工须生,经过师傅调教后转工红生。学成归来后,赵玉楼唱腔更加圆润完美,成了甘凉道一带首屈一指的秦腔名角。四年前,赵玉楼随父亲再到西安拜会师傅,在与西安的秦腔同仁们的交流演出时,丝毫不落下风。

  回到平凉县后,因赵云德年事已高两个儿子也各自成人,于是赵云德便将云德社交由善于经营的赵玉堂打理,自己专门指导门下弟子学戏排演赵玉楼则带着一班自己的伙计徒弟,常年在外巡回演出。因云德社名声在外,赵玉楼一班人所到之处,无不大受欢迎。演出时,戏班同行们也经常唱对台戏打擂,赵玉楼的戏班通常都能大获全胜。

  今年赶秋集的日子到了,云德社推出新编排的秦腔大戏三滴血。宣传画报一张贴出去,便轰动整个西凉县,许多人早早就预约了座位。天还没黑,戏院门口已经挤满了等待进场的人。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