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宗教面面观(45)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宜昌宗教面面观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那位著名的佛教大师赵朴初曾经这样说过:“胡适当年写中国哲学史半途辍笔,就是因为当时不懂佛学写不下去了。还有一位我国当代著名的史学家范文澜早年曾对佛教文化采取过虚无主义态度,但到了晚年却开始系统地钻研佛经,表示自己需要补课。这位史学家对人说,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

  他还指出:“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成分。语言是一种最普通最直接的文化吧!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等都来自佛教语汇。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梁启超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学有五大影响:一国语实质的扩大:因佛典的翻译,我国词汇即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二语法及文体的变化:佛典的科判疏钞之学,为有组织的解剖性文体首次在中国的出现。而禅宗的语录,更是中国文学的一大革命。三文学情趣的发展:我们近代的纯文学,像歌曲等,皆与佛典之翻译有着密切关系。四歌舞剧的传入:我国最初的歌舞剧拨头亦名钵头,据近人考证,就是从南天竺附近的拔豆国传来的。五字母的仿造:随着佛教的输入,梵文也跟着进来,我国高僧仿照梵文字母来应用汉字切音,因此有唐代守温见溪群疑等三十六字母的制作。

  胡适则认为佛教的输入,对中国有三大影响:一佛教的译经诸大师,用朴实平易的白话文体来翻译佛经,但求易晓,不加藻饰,形成一种白话的文体,佛寺禅门成为白话文与白话诗的重要发源地。二佛教文学最富想像力,对于最缺乏想像力的中国文学,具有很大的解放作用。中国浪漫主义的作品,像西游记等是印度文学影响下的产物。三印度文学很注重形式的布局与结构。普曜经佛所行赞经佛本行经等都是伟大的篇故事须赖经一类是体的作品维摩诘经思益梵天所问经等是半半戏剧的作品。这些佛经的输入,对后代弹词平话戏剧的发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贡献,又佛经的散文与偈体夹杂并用,也对中国后来的文学体裁产生影响。

  有这样一个佛教故事,说的是某法师下山说佛,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青铜所铸,形体逼真,神态安然的释迦牟尼像,认为若能带回寺里,开启其佛光,可以永世供奉。可是店铺老板见到大师如此钟爱,就漫天要价元,而且分文不少。大师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问大师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大师回答:“元足矣。”众僧唏嘘不止,认为不可能。大师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得不偿失,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当让他仅仅赚到这元!”众僧不解地问普度的方法。大师笑答:“让他忏悔。”

  于是,第一天,第一个弟子下山去店铺里和老板侃价,按照大师所说咬定元,未果回山。第二天,第二个弟子下山再去和老板侃价,同样按照大师所说的咬定元不放,同样无果而归。就这样,直到大师的最后一个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时所给的价已经低到元,自然还是铩羽而归。可是眼见一个个买主一天天的杀价,老板越来越着急,每一天都在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价格卖给前一个和尚,开始怨责自己过于太贪。到第十天时,老板决定,今天若再有人来,无论给多少钱也要立即出手。也就是那一天,大师亲自下山,说要出元买下那尊佛像,老板高兴得不得了:元竟然反弹到了元!当即出手,高兴之余还另赠佛龛台一具。大师得到了那尊铜像,却谢绝了龛台,单掌作揖笑曰:“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

  这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