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宗教面面观(30)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宜昌宗教面面观

  三十层出不穷的宜昌教案中

  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到戊戌变法前后,在中国的外籍传教士达人,建教区多人,教会多个,入会教徒余万人,深入中国内地的教堂“几遍天下”,“无处无之”,“虽穷乡僻壤,皆有各国教士潜往传教”。用英国人的话说,传教士们“在整个鸦片战争中的功绩是无论评价得多么高也是不会过分的。”美国公使田贝也承认:“这些先锋队指美国传教士所搜集的有关中国民族语言地理历史商业以至一般文化的情报,将其送回国内,对于美国的贡献是很大的。”

  那些仗着兵舰大炮耀武扬威的外国传教士往往想和地方官平起平坐,损害了地方官独享的统治权力而中国人入教,“有司即不能过问”,与地方官分庭抗礼,这是各级封疆大吏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在教案发生之时,要么推波助澜,要么任其发展。同时,天主教和基督教义与中国传统的封建礼俗相矛盾,也与中国本土的道教融入中国人生活的儒教格格不入。在中国人看来:“无君父之尊亲,惟耶稣之是奉,是无纲纪也。无骨肉之亲爱,惟主教之是崇,是无伦常也。且已有妻女任其与主教亵淫,则廉耻丧。只敬天主而不祀神祗祖考,则礼义亡,此等乱夷,行同禽兽,不待教而诛矣!”

  宜昌教区的天主教与民众的冲突从年开始,是因为西方宗教与中国道教之争。那一年的月,由于宜昌海关占用了汉景帝庙,引起本地前来求雨的农民群众的极大不满,有多人冲击英国人领导的宜昌海关。按照主持宜昌海关署税务司的李约翰年月最后一天写的那份厚厚的宜昌十年报告里说,是因为“宜昌开埠以来一直被海关占有的汉景帝庙经常遭到激动的前来求雨的乡民们的侵袭。”年月,大约有人又一次冲入汉景帝庙,最终被驱散年,宜昌英国领事馆的人员与当地的驻军发生了口角,那些丘八继而拆毁了栏杆,打碎了玻璃,但最终被制止。

  年的春季,宜昌遭遇到罕见的旱灾,十年报告中说:“农民们担心他们的稻谷颗粒无收,就组织队伍开进宜昌,祈求老天爷不让干旱威胁他们。”月日,他们冲进了汉景帝庙,也闯进了海关税务师的住所,“毁坏了他们所遇到的任何东西。”由于大批士兵赶到,行动被制止和驱散。但正因为年累月积累的仇恨和怨言,以至于月日发生的拐卖儿童月日发生的儿童家向圣母堂修女讨要不成从而激起大规模的焚烧教堂毁坏外国传教士财物,冲击外国领事馆的群众运动出现的十分顺理成章。

  事情并没有结束,民众与外国教会的矛盾还在继续扩大。七年后的年月日,一名趾高气扬的比利时神父董若望在巴东小垱被愤怒的乡民所杀。第二年年初,宜昌教区将董的尸首运回宜昌,居然将棺材放进了那座清乾隆十六年公元年修建的龙王庙沿江大道强华里到一马路路段里。龙王庙庙门朝着江,庙旁原来竖立着一根的“灵杆”,本来是拜祭龙王爷,祈求风调雨顺之地,谁想会放进十分晦气的棺材,而且还是洋鬼子,原来的原因无法还原,但几乎所有的文章都说这纯属“蓄意制造事端”。

  据魏铁写的那篇龙王庙的风波介绍:“当时正逢天旱无雨,庄稼枯萎,百姓们来到庙前祭祈龙王,盼降甘霖。见到庙内这番情景,无不激愤异常,众人群起而攻之,杀伤大批洋教士。事后,软弱无能的满清官府杀了几个无辜百姓,并向外国人赔款道歉,才算了案。同年月日,洋人在祝圣发表了所谓的美丽宣言,这一事件在宜昌民众心里又一次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