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之秋(下)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宜昌之秋下

  宜昌不是丽江,家家杨柳户户流水,一派浪漫之都的氛围宜昌也不是苏杭,小桥流水人家,那种诗情画意天下无双宜昌更不是桂林,移步换景,满城山水皆有文章宜昌是个江大河绕城而过,画出的那道弧线就在江边的堆积层形成了那座宜昌古城,加上很久以前存在过的浩瀚东湖多年前还存在的南湖的一湖碧水,还有半个多世纪人工挖出的那条运河,整座城就被无处不在的好山好水好好的呵护和滋润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在江边上的宜昌人自然就靠着这条大河谋生。他们在上古时代就知道选择西陵峡畔的这片缓坡作为建设家园的有利地形,傍江而居,以江为生,因江设市,就在这川江与荆江交界之处建起了过载码头。因为机遇不错,明清王朝就成了上下游之间的航运枢纽,民国期间生意就做得更大。外国人在中国内地建起的距离海洋最远的桥头堡就在这里,小日本也明白这个战略要地的重要,而解放后沿江而下的几十座码头更是印证了这座城市在那些燃烧的年代里曾经的场面。

  用几个充满浪漫华贵气息的法式雕花铁艺大门寄托原来的大南门多少有些不伦不类,六百年前建造的那座城门应该是厚重而又高大的。当然是有城门的,不然的话宜昌童谣就不会唱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那个年来到宜昌的美国探险家盖洛因为晚上错过了出城时间,还不得不请守门的兵勇行个方便宜昌县赵铁公年拆除宜昌城墙时唯独留下大南门,并非关二爷托梦,而是关圣楼的住持隆湘送去了好处费年拆除大南门是因为扩宽环城南路,不过那些路上的青石板在年洪灾之时被紧急运往荆州沙市抗洪前线封堵决口倒是功德无量之举。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的崛起,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那些已经在这座城市存在了很多年的老街古巷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的会和这座城市以及这座城市的人们说拜拜。在秋天这个容易引起伤感容易怀旧复古的季节,还是抽点时间顺着秋风踏着黄叶随意走进老城区,去和那些为数不多自己熟悉,但也快要走到尽头的街巷做个告别吧。

  这其中自然少不了这条百年的邮电巷。一边是厚实围墙上垂下着无数的藤蔓和绿叶,一边是高高围墙上挑出了一串酒楼的红灯笼,就有了些难得的美景。向上望,窄窄的小巷就变成一线天了。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可以去看看小巷里面那几棵在秋风中飘动着祈福的红布条的神树,社区在巷里布置的文化景观墙,尤以嵌入墙内那两个介绍很久以前这条水巷历史的立体的水桶,辅以那几个挑水工的水墨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置身于此恍然有一种隔世之感。

  走进市府大院,迎面的那两棵贴有保护名牌的百年银杏映入眼帘: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给人以峻峭雄奇华贵雅之感再加上叶形古雅,寿命绵,银杏自古以来就被中国文人列为与松柏槐并肩的四大寿树。秋冬交替之际,北风袭来之时,也就是银杏最美的姿态。郭沫若的描写最为传神: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蝴蝶。

  市府大院大门处的这两棵银杏见证过宜昌开埠,见证过宜昌海关的兴衰,见证过日本人的占领,国军的溃退,也见证过无数的宦海浮沉,你方唱罢我登场。到了如今,每当那些挂有号车牌的小车从树边的道路上驶过,就会有秋风随之而来,于是那银杏的片片黄叶就在风中簌簌飘落,在树下那片修建得很齐整而且很有层次的灌木丛上增添一层黄金甲,也给地面铺上了一层美不胜收的金毯。随风飘落的银杏叶又宛如一把把精致的小扇,从星星点点到纷纷扬扬,不仅摇动一树金片,也留下一地的金黄,就会给那个地方增添了油画的色彩。

  浇二西陵山上的那棵前坪李树来自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而那些诗词大家留下的名篇加上中原文化再加上荆楚与巴蜀风俗的有机结合,就有了宜昌这座城市的优雅和特色不论是运河公园里的地水杉和空中栈桥,还是三江边上的亲水栈道,都是宜昌人美化家园的努力飞架南北的至喜江大桥和中央城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高楼大厦代表的是宜昌的日新月异,而那条窄窄的百年邮电巷雕花铁艺架成的大南门和市府大院的那两棵银杏则是宜昌历史的缩影不过,好山好水好地方再加上秋天这个宜昌最美的季节,才是这座城市最美之处。

  感谢华山荒年等为该文提供画照片年月日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