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书街(158)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回眸中书街

  一五八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顾嘉蘅关切的在问:“襄阳和南阳诸葛亮故居之争呢?”

  “仍在继续。”我在回答,因为我一直对那个争议有过关心,就回答的很准确:“顾老爷当年既不想开罪桑梓,也不愿刺激属民,而写下的那幅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的对联立场折中不偏不倚,恰如其分的缓解了两地旷日持久的争论。可您绝对想不到,在我国,抢故里只是最早样本,而且只抢历史上早有定评的圣君贤臣文人雅士等。现在争抢的对象不仅限于故里,而且还包括躬耕地任职地游历地题刻地醉酒地幽会地厮杀地死亡地等等一切可能的故里故居。”

  顾嘉蘅饶有兴趣的催促道:“讲下去。”

  “大人听说过梁山泊与祝英台的故事吗?”看见他在点头,我才继续说下去:“我国年开始非物质传统文化遗产申报以来,仅梁祝传说就有宁波杭州上虞宜兴济宁汝南等四省六地申报”

  “等等。”我的话被顾嘉蘅叫停:“何为非遗?”

  我就只好从头说起:“非遗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知道联合国吗?不知道,那先生就当然不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简单地说,就是全世界的国家定了一个条约,就是把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称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说实话,不仅大人听不懂,我也有些一知半解。”

  他有些好奇:“有何之用?”

  “也就是文物保护单位我知道您无法理解这样的概念范畴。”我在努力解释:“如今保护文物,一来可以提升官员的执政形象,二来可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三来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于是就会社会总动员,这其中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毋庸置疑,一些行业协会也纷纷插足,除了有钱大户慷慨解囊,还有众多学者鼓吹造势!”

  他越来越好奇了:“按照你所说的,似乎很热闹?”

  “岂止热闹?简直要用如烤如炙来形容!”我在用数据告诉他:“据了解,目前我国有多个项目有申遗意愿,已经列入预备申报清单的有多项。按照有权审批的世界遗产大会规定,一个国家一年只能申报一项世界遗产。照此计算,我国要完成上述项目的申报至少需要年,所以说我国的申遗热可谓是举世无匹!”

  顾嘉蘅有了些笑意:“似乎感觉很花钱的?”

  “不能用花钱,而是用烧钱更形象更准确!”我还是在用数据告诉他:“申遗热之所以饱受诟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花费太大。据消息说,安阳殷墟申遗投入。亿元,开平碉楼花了。亿元河南登封天地之中花费。亿元,中国丹霞地貌成功申遗,联合申报的县市共付出亿元。而牵头该项目进行申遗的湖南崀山所在地的新宁县,竟为申遗花费亿多元,而整个县年的财政收入也只有亿元!”

  他十分吃惊:“为什么花那么多钱?”

  “您不知道我国现在有钱了,不仅可以在南海花亿一个的巨资填海建岛,还可以在欧美各列强国家大手笔进行投资!”我在解释道:“但是在另一层面上,却是值得忧虑的。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侵略下惨遭蹂躏,国人的思想也在逐步开放中潜移默化的发生巨大变化,而这种变化总的趋势,居然是道德的倒退和人性的冷漠,表现在文化上就是粗鄙与浅陋,由原来的真善美变成假丑恶了!”

  顾嘉蘅沉思了良久,才回答说:“尔等明朝人,自然理会不得后世沧桑之变。和陶渊明所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仅仅听听而已。”

  瞧瞧,天大的事也被这位顾大人轻轻一推了之,这就是官场老手。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