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书街(117)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回眸中书街

  一一七宜昌的基督教

  因为从宜昌西去的方向都是万仞高山千山万壑的鄂西山区和险峻之极的江三峡,被大雾阻隔了大半天的冬日阳光很快就被山峰遮住了,西陵峡口江边上的宜昌天黑得很早,等到盖洛和他的那些随船的传道士们顺着高高的石阶登上宜昌码头的时候,天色已经变得昏暗,这个当时只有三万人口的小城开始被越来越深沉的夜色所笼罩。不过,盖洛和他的同行一点也不担心夜的黑,因为他们应邀将要到位于二马路附近的苏格兰传教士丁慰宁宽敞而舒适的私宅做客,并因此结识了很多在宜昌的外国人,其中当然有和他一样的基督教传教士。

  据于金汉写的那篇宜昌市基督教的梗概介绍:随着烟台条约的签定,地处祖国内陆,江腹地的宜昌被迫辟为通商商埠之后,各国各教会传教士接踵而至,基督教会先后在宜昌形成了“老会圣公会行道会福音道路德会内地会和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等大组织。他们各自划定范围,占地建堂,进行宗教活动。苏格兰老会以滨江路为据点,瑞典行道会以北郊为基地,英国圣公会择城中闹市,美国路德会据桃花岭,英国内地会占大公桥码头,美国安息日会在环城北路西坝渡口,抗战前是极盛时期。

  其中最有影响的老会,又称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差会,年由武汉来宜昌的华籍传教土刘耀洲冯春甫二人先后租璞宝街南正街的民房开始布道,年在献福路购得一民房进行改建,成为“福音堂”,主管布道识字医药笔者注:那间福音堂一直存在到近期才在新一轮的城市拆迁中消失年因为有了男女传教士大批涌来,便成立了男女宣教部。男传部年在滨江路笔者注:沿江大道二马路到一马路怀远路笔者注:红星路购置大片土地,建起外国人和传教士的住宅,开办诊所,那所规模很大的诊所在盖洛来宜昌的那一年被正式命名为普济医院笔者注:现在的华强大厦和红星路小学处。老会男传部在开荒布道宣讲福音的同时,除了注重兴办医院诊所从事慈善活动之外,还很重视教育。年,在献福路开办识字班,形成育德小学年购得南湖大片土地建起华英中学。

  而女传部于年在仁济巷解放路到湖堤街购地建屋,成立女公会,设有学道班识字班针线班寄孤院孤儿院。年前后建楼房一栋,名为“灵友堂”,楼上为女教士的宿舍,楼下的大礼堂为女校和医院,也作为开办英文学道班,吸引青年知识分子入教。女校分为成年的哥伦比亚女学堂,青年为哀欧拿女学堂,后来发展成哀欧拿女中及附小。女传部除了年在西坝内河街西坝路开办有一家普济诊所,还在年成立了仁济女医院,专重妇产科年,位于滨江路的普济男医院因火灾被毁后与仁济女院合并为夷陵医院,解放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交由政府接管,这就是现在的第一人民医院。

  老会在宜昌的传道从璞宝街南正街的民房开始,历经年献福路的福音堂,年由英籍牧师盖多马在南门后街修建的一所教堂过渡,到年,老会在浙江路环城南路与陶珠路之间建起一座号称“可容千人,居全市各教堂之首”的灵生堂,教会盛旺之至,历史资料显示,当时老会拥有土地。亩,房屋栋。可惜民国时期战乱频发,很多建筑和街道都毁于一旦,那座全市之冠的灵生堂大教堂也在抗战时期宜昌沦陷后被日军全部拆毁,片瓦无存,老会在宜昌半个多世纪的上升势头从此而改变。

  千万别说什么那些外国传教士布道有功,也千万别说什么经营有方,更别说宗教感召,就和于金汉在那篇文章里所指出的那样:“苏格兰老会在宜昌办有男女医院,中小学校及慈善事业,在社会上活动能力强,影响面广,而杜辅世康宜安又兼任英国代理领事,为外国权益代理人,与外商侨民关系密切,与官僚来往频繁,得其庇护,同资本家上层也有联系,受其捐赠在宜昌各教会中,独具优势。”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