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书街(104)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回眸中书街

  一零四马步衢,

  中国科举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共余年,其中共产生了名状元,可谓是人中之龙天之骄子。据南阳地区志记载,在南阳历史上共产生了三名状元,那就是宋代文状元贾黯元代文状元杨輗清代武状元马殿甲。

  其中的清代武状元马殿甲公元年,回族,邓县穰东人。清嘉庆十二年公元年在开封乡试中武举人,嘉庆十六年公元年在京会试为武进士一甲第一名,即武状元,可谓了不得。嘉庆二十五年公元年,马殿甲参与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升为乌鲁木齐萨营参将,剿浩罕有功,升广东陆路提督,后调任广西提督,直到道光二十四年公元年,马殿甲岁之时才请归故里。

  史料记载,马殿甲有“子一步衢,山东济南临青卫正堂掌印守备,后升署都司之职。”一看便知,这是恩荫所赐,马步衢还有一个身份鲜为人知,就是南阳水氏的女婿。而水氏一直是南阳回族中的望族,其祖上在世纪年代由陕迁豫,世居在镇平县水沟村,到世纪后半叶,水氏六世祖水观兰澜公元年在邓州穰东当阿訇,精通武术,与回乡养老的马殿甲交好,并把女儿嫁给马殿甲之子马步衢为妻。他病逝后,水氏举家迁回原住地。

  中国回教穆斯林教武术上的三大宝为:心意六合拳回回十八肘汤瓶七势拳。其中汤瓶七势拳又名汤瓶拳或七势拳,以穆斯林洗“阿卜代斯小净”的汤瓶壶为标记,由七大势为合成套路,是回民独有的拳术,更由于这套拳历来秘不外传,只在少数阿訇中秘传,所以外人很少见到。而在南阳的传承则是因为在邓州穰东当阿訇的水观兰澜为了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水腾龙水应龙,以及行伍出身的女婿马步衢,而邀请了河南八大枪手之一的枪师唐大用等人一起加以传授的,而后来水氏家传的汤瓶七势拳却变成了由唐大用的弟子发扬光大,并传承至今。

  唐大用约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年,同治末年去世河南朱仙镇人,也是回民。众所周知,朱仙镇历来奇人辈出,武术之精为河南之冠。作为河南八大枪手之一的唐大用平生兼精各技,尤以枪法闻名。据说:“幼年时扶枪驰骋齐鲁燕赵间,所向无敌,武场中闻唐枪之名为退避三舍。”在一些人的回忆中,那个身高八尺虎背熊腰的河南大汉“好问天下不平之事,仗义行侠,每以身先。”而他的儿子唐万义后来则成为赫赫有名的中原第一枪。

  有幸读到水氏后裔水普慈的一篇回忆录,深感写得栩栩如生,唐大用那个河南武师的高大形象便跃然眼前,不忍埋没,特录得一二,与读者共赏。

  大师唐大用声名鼎鼎,远近武界咸为一瞻丰仪为快,而忌妒之者亦不乏人。有技师某亦精于枪,欲一败大师而成名,于是坚邀大师一试,大师坚辞不成,与之角,步步退让,盖恐一失手则某之饭碗碎矣。而某不自量,意大师真技短,故逼甚势益急,以不败大师不甘大师见状怒举枪后喝曰:“君休矣!”语落而某之枪应声脱手,而飞出数丈外。略施小力,使某枪飞而身无损,又应手一挑,而某之帽飘然落地,大师掷枪从容而语众人:“诸公知其枪名否?此将军脱帽枪,只脱帽去盔而不伤头也。”一群惊绝,某亦大惭,翌日卷行李而去矣。

  大用晚年双目失明,住水家与水观澜水应龙等在一起,谈到高兴处仍站起来用手摸摸门上双环对他们说:“你们叫我扎那一个?”说毕,他枪一举立中。其双目失明尚能百扎百中,其枪之技可谓神矣。后来唐大用归真于水家,即葬于穰东。

  要知道,马步衢可也是唐大用教出来的。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