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书街(102)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回眸中书街

  一零二正四品道员

  顾嘉蘅除了是位能吏,是个既能讨好上司也能安抚百姓既能一手收钱,又能一手办事,因而很有些民心的官员同时也是一个既不狎妓,也不玩相公既不贪杯,也不抽鸦片既无戏瘾,也无恶习的文人士大夫。读书人出身,学富五车,经历又多,自是学问渊博,执政有方。不仅能想出“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这样的千古佳联,更写得一手好字,而且在章法布局上总是精心构思,用心经营,既合古法又有新意,既典雅大方舒缓得体,又用释文或简短题跋映衬托,以增加作品的活泼与变化,自然好评如潮。

  只是堂会的那天晚上,少酌了几杯,一个人站在书房案前行云流水般的写着字,心里想着的却是那个宜昌知府所说的“人挪活树挪死”。他当然知道每当逢年过节去孝敬各位上司,也会去京城给相好的京官送冰炭,可是在南阳一干就是四届一呆就是十几年,虽说是没有找个理由被罢免,可原地踏步就是后退的道理他还是懂的,即便算是南阳历任知府中文化素质和执政水平都是很高的,却一直不能挪动,也就成了问题。原来在翰林院的同僚好友曾国藩如今大红大紫,人家青云直上,自然懒得搭理他这个十几年一贯制的旧时同僚。

  所以,顾嘉蘅很简单的就会想到捐纳。

  捐纳就是卖官鬻爵,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买官卖官。不同之处就在于现在是官场潜规则,而当年却是因为康熙爷在位五十年以后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又搞了个“摊丁入地”,国库的收入就有了个定数,可是打仗要军需,治河需要经费,赈灾需要粮食,营田开荒需要工具,海防更需要加强防备,这五项没有钱万万不行,然而国家没钱,国库早就捉襟见肘,于是就由大清内阁奏请皇上恩准,专门定出价格,公开出售官职,并以此成为制度。

  捐纳制度在清朝和科举制度世袭制度三者互相补充,有人凭着真才实学考中状元,有人拿出真金白银出来做官,也有人凭着父辈的恩荫平步青云。而那个捐纳制度既有朝廷统一管理统一捐项明码实价统一入库统一制度统一资质的公开操作,可是也有因为官多缺少而类似于僧多粥少一样导致的暗箱操作,久而久之,捐纳就变成了了个“摊丁入地”,国库的收入就有了个定数,可是打仗要军需,治河需要经费,赈灾需要粮食,营田开荒需要工具,海防更需要加强防备,这五项没有钱万万不行,然而国家没钱,国库早就捉襟见肘,于是就由大清内阁奏请皇上恩准,专门定出价格,公开出售官职,并以此成为制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