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书街(93)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回眸中书街

  九十三紧急会议

  清同治元年公元年的六月二十日,天气已经有些燥热,太阳也有些火辣辣的,如果透过显得凝重而有些紧张的气氛,可以听见南阳府衙后院小游园树上的蝉鸣。那天很不寻常,府衙大堂上既没有开读诏旨,也不是接见官吏的日子既不是举行重要仪式,更不是公开审理决讼案件的时候,可是几乎南阳所有的戴顶子穿补子的官员所有知名的南阳土豪和地方士绅几乎全都聚集在那里,大堂即便再大也人头攒动有些拥挤就是站在堂前卷棚站的三班衙役也额头上泛出了一些汗水。只不过没有仪门大开,可见得这只是一次扩大的紧急会议。

  “接快报,那支今年正月,由发匪之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启王梁成富祜王蓝成春等所率毛一路流窜,四月进逼西安。”那个得一副文人模样的知府顾嘉蘅开门见山的说着:“旋闻安徽战事不利,乃自西安东向,攻克华州,出潼关,一路逃窜,拟打通豫陕通道,联络捻军回救。唐县已经危在旦夕,下一步无疑就是南阳!”

  听闻这样的战情分析,大堂里鸦雀无声。

  “诸位千万别抱有侥幸,自认为去年既然能抵挡捻匪之围城,今日肯定能顶住发匪之攻击,其实错矣!”知府在提示大家:“那一次捻匪之众不过数千人,不过只是一次对南阳防守之演习,此次发匪可是与捻匪同流合污,号称有十万之众,尤其是来势汹汹,所到之处,官兵虽经全力防守,可兵少将寡,无不纷纷沦陷,自然不同上回。”

  自古以来,作为通向河南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西北等其他地区的一座重要的商旅门户和交通枢纽,南阳城及其周边地区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年后,清军与太平军捻军在此处进行过多年多次的大型战争,所以对于清政府来讲,如果南阳失守就意味着,太平军和捻军可以不受任何制约地进入通向西北地区的各大门户和通道而对于太平军和捻军而言,一旦进入西北诸省,不仅可以极大地牵制江流域的清军,减轻对天京南京的威胁,同时也可以在别的地方扩大他们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所以势在必夺。

  去年也就是年农历二月,姜太凌张总愚领导的为数不多的捻军从安徽西北部经南阳东部的叶县向周口急速挺进,一夜之间居然行军近百里。他们经唐县进入南阳府管辖之地。捻军先是向西部的邓县邓州挺进,不过很快又调转方向,从东北方向直逼南阳。就在顾嘉蘅紧急部署防御计划之时,在不到数天的时间里,捻军就渡过白河,从南阳城的南部包围了这座城市,整个南阳城被这股捻军势力紧紧围困。

  虽然南阳知府顾嘉衡早在咸丰年代就敏锐的注意到太平军和捻军的崛起会使得社会动荡动乱增加,为了自保,他不顾有些人不理解甚至反对,坚决主持重修了南阳城墙铸造了新的大炮组织了数千之众的团练,而且指挥若定调度有方,所以,即便是那股规模不大的捻军对南阳城进行了达天的围困和发起过无数次的攻击,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当时,顾嘉蘅还和对康百万所说的那样,号召南阳所属区域的富户商家和大地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修筑砦堡加强乡保。然而,由于期南阳无战乱,当时大多数南阳的有产阶层还未意识到从南方起兵的太平军和在淮河一带发家“居者为民,出者为捻”的那些生路艰难的农民组成的捻军究竟能够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威胁,因此几乎没人在意这位知府的紧急号令,不过就是当面打哈哈,背后无动于衷,因此在那些大军经过之处,都会针对那些富户豪商之家发生烧杀抢掠之事,要么倾家荡产,要么家破人亡之事屡有所闻。

  当然,所有在南阳府衙大堂上听到通报的人都有些心惊肉跳:万大军,却不说可以对南阳城发动一轮又一轮强有力的进攻,就凭着城里的多清兵多团练进行防御,无疑就是以卵击石,没有取胜的可能,人家太平军和捻军一人一口唾沫,就可以将那点可怜的防御之力淹没同时也意味着,如果一旦城破,如果太平军和捻军在此屠城的话,那麽,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严重程度上来说,都不会亚于闯王李自成及其部众在两个多世纪以前的年对南阳城广大民众进行的屠戮和残害。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