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书街(84)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回眸中书街

  八十四府衙的机构

  现存的那座因保存较为完好于年被河南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清代南阳府衙具有明清两代官衙的许多特征。

  衙署建筑在封建王朝一方面受到堪舆学说的影响,尤其是传统的官方建筑物都是随八卦方位图的含意而占位,不可随意变更另一方面,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里,衙署的设置一直有着严格规定,特别是明永乐年间,京城由南京迁徙北京并营建皇宫后,其制度更加严格,这就促使各下属的衙署建筑形成相对稳定的形制。现存的清代南阳府衙就是严格按照明清时期官署建筑的要求的建造的。

  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年营建定制中规定:“官员营建房屋,三品至五品,厅堂五间七架,梁栋檐桷青碧绘饰六品至九品,厅堂三间七架,梁栋饰以土黄。”清代紫禁城三大殿的规模以及布置建筑均沿明制,所颁布的其衙署厅堂的形制也与明制大体相同。现存南阳府衙中,大堂二堂三堂就是中轴线上的三大主体建筑,也是皇宫三大殿的缩小版。

  南阳府衙走过大堂的后堂,眼前是一个天井式的四合院落,左右两侧有廊房,迎面便是二堂。南阳府衙现存的二堂与大堂的建筑结构大致相同,也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二堂因在大堂之后,又被称为后堂。台湾凤山县志公署如是说:“后为穿堂,退食之所憩也“清康熙封丘县志公署记载:“后堂匾曰:委蛇堂”诗召南羔羊曰:“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所谓“委蛇”即逶迤休息时雍容自得之貌。也有的在二堂置匾,上书“鸣琴堂”。以上这些都说明,二堂兼有饭厅和小憩两个作用。

  据南阳府志及有关史志记载,南阳府衙二堂的堂额原题为“退思堂”,顾嘉衡首次到任南阳时,二堂就和寅恭门同年重修。而维修府衙的工程,新任的顾嘉蘅连口汤也没喝上,这个士大夫倒是参与了其后的改名换堂额,就把原来二堂的“退思堂”的堂名,重题为“思补堂”将三堂也改为“燕思堂”。清乾隆永宁县志公署解释:“退食委蛇,则思何以补过。”顾嘉衡将南阳府衙二堂三堂改称“思补堂”“燕思堂”,有深思熟虑助其不足之意。

  据山西霍州州署志记载:“二堂,平时大小案件初审在此,待弄清案情后才到大堂公开审理。”据有关史料记载,二堂有时也审理一些不宜公开的案件。南阳的监狱吏舍等建筑分列于府衙两侧的副线上。寅宾馆或称衙神庙位于大堂东南,是典吏办事的地方,掌管着治安与刑狱监狱位于大堂西南仪门之外,故俗称为“南监”,是府衙关押犯人的地方。分为内监死牢,关押斩绞刑重犯之处,外监关押流刑以下轻犯和女监三部分。还有狱神庙。衙门捕捉人犯之后,先羁押在班房待审,因此入狱又称“坐班房”。

  和皇宫太和殿仅用于重大典礼一样,南阳府衙的大堂平日里也是不用的,知府大多在规模仅次于大堂的二堂办公,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府衙的许多重要机构多围绕着二堂布置,如东侧有粮捕厅,西侧有理刑厅,东南侧则有税课司,西南侧照磨所等。而所谓的三班六房州县吏役的办事机构则分别位于府衙大门外戒石坊两侧。

  所谓的“三班”即指皂壮快三班,其人员都是衙役。站堂行刑内勤门卫呵道及传案催科诸事分属于皂壮二班而快班又分为步快和马快,开始为传递公文而设,后以缉捕为主要责任。这里的“三班”只是个概称,实际上往往不止三班,还有民壮弓兵禁卒解差马夫厨夫柴薪皂隶轿伞扇夫及仵作检验命案死尸稳婆验女尸官媒女禁卒女役等,属于府衙的役使人员,多的可达八班。

  而所谓的“六房”即指吏户礼兵刑工六吏房,是府衙的内部机构,也是中央朝廷六部的缩影,其办事人员称书吏书办经承或承发吏,统称典吏。他们虽无品级,却掌握着衙门的实权。吏房掌管理乡绅官员丁忧起复,相当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组织部户房掌户口管理征税纳粮灾荒赈济等事,相当于民政局礼房掌兴学科举教化旌表礼仪祭祀节庆等事,相当于科技局教育局兵房掌兵差民壮考武治安等事。相当于人武部刑房掌破案侦缉堂事笔录拟写案牍,管理刑狱诸事,相当于公检法司工房掌工程营造修理仓库起盖衙门等事,相当于住建委铺房掌邮传及迎送官员之事,相当于邮政局接待处承发房应办各种公文信札,皆由此房挂号,再分发各房转办,相当于市委市府的办公室。

  所有部门的头脑们都必须无一例外地在正月初三未时赶到南阳府衙思补堂参加紧急会议。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