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书街(79)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回眸中书街

  七十九派捐

  顾嘉蘅久处京师官场,对官场内幕再熟悉不过了,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必须找个适当的理由,既要对属下形成强大的震慑,又要让那些官员看到未来之希望,就必须拿捏得既好又准他也知道即便是人所周知的借名敛财,也得师出有名,至少表面上要做得冠冕堂皇不给人留下口实而他的前任那个满人知府居然对府衙大兴土木,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顾嘉蘅的修复武侯祠的方案在新官三把火同时推出,恐怕连诸葛孔明也会表示赞赏。

  南阳府衙各堂因用处不同,建筑规模与设置也就各具特色,比如大堂两侧全是府衙的办事机构,而二堂的东侧靠后有桃李馆有桂香室有虚日轩西侧靠后又有菊圃韭园虹桥水池,则是为在府衙上班的官员们在公务之后提供了一个别有洞天的休憩场所。二堂的扩大会议结束以后,顾嘉蘅邀请了到会的五大世家的族和南阳的名儒当然会有几个有钱的大户一起到桂香轩喝茶闲聊,自然也有详谈武侯祠维修细节的意思。

  “府台大人初来乍到,仅仅几次走马观花视察,就发现武侯祠之维护迫在眉睫,此等敏锐令在下汗颜,真是妄为武侯后裔,惭愧惭愧!”诸葛世家的族先是把顾嘉蘅吹捧了一番,然后话题一转:“派捐自是理所应当之事,只是不知上交府衙是否有个期限?”

  “本官在武侯祠看到进深三间的野云庵早已坍塌,仅存一堵面墙,倒是记得了那庵门两侧砖刻的对联:云归大汉随舒卷,门对寒流自古今。”顾嘉蘅对以其之道还之其人之身当然不仅只是熟悉,淡淡一笑,很文雅的回答:“不愧是武侯后裔族,居然能说出迫在眉睫之词,佩服,所以本官更感觉维护修缮之紧迫,派捐之期定为半月如何?”

  所有在座之人只是埋头喝茶,却不抬头说话。

  “见各位面有难色,莫非派捐时间太紧,一时难以筹措银两?”新任不久的南阳知府还是很淡定的:“刚才在会上,本官曾表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世家可以捐赠族产以示对先祖之敬意,这可是义不容辞之大事,推辞不得!”

  那些族马上呆如木鸡。

  “南阳自是繁华之地,更是通贾之地,商家利润之丰厚自不必说。”顾嘉蘅话题一转:“武侯祠兴建在此,本官提议,可以临时按照销售大对所有商家增加一点税缴,以表示商家明事理倡文化之心意,既不伤筋骨,又美名在外,想必是会十分乐意!”

  那些商人脸上的表情就像是踩到了蛇的尾巴似的。

  “大户就更简单了。”那个宜昌来的知府是个笑里藏刀的文雅人,可话中有话:“如今不是秋后了吗?不是天地丰收颗粒归仓了吗?那些佃户工不都没什么事了吗?本官知道,本府今冬明春有不少水利工程需要大量劳力,除了以工代赈之外,也不是可以用劳力充当钱财,以表示对武侯崇拜之意吗?”

  那些大地主就真的有些哭笑不得了。

  顾嘉蘅心里有数:国人的劣性之一就是惰性,不到万不得已,总是不肯行动,可是他也心里明白,这些人被逼急了,自然除了乖乖掏钱就别无他法。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