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而动(13)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随风而动

  十三即将拆除的两层小楼

  逢贵站在宜昌学院街与中书街交汇处的那排高大的法国梧桐树下,透过被密密麻麻的枝叶分解成斑斑点点的午后阳光,望着那栋即将在这一次大规模的城市拆迁中消失的字路口的上侧拐角处挂着楚园春广告牌的两层小楼久久不肯离去,那里曾经是他的快乐老家,不过在很久很久以前他就已经失去了这里的所有一切。

  那栋两层小楼是他家的祖屋,解放初期是板壁房,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生活条件好了改建成砖瓦平房,到了七十年代因为儿子结婚家里要添人进口,就得将平房升格为楼房。好在逢贵的老爹是远近闻名的泥瓦匠,四个儿子中有两个子承父业,都有一身瓦工好手艺。老大在社会上有一帮朋友,一呼百应老二是个工,老三一张如簧之舌十分了得,老四还认得好几个干部子弟,开工的时候自然热闹非凡,不说有多少工匠一起站在脚手架上忙碌,就是新的楼房上梁盖瓦的那一天就不知放了多少鞭炮。

  当时还在学院街的公安局和还在中书街的法院与谭家都仅仅一箭之遥,自然听得见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一些警车就在鞭炮的硝烟里钻来钻去,可都只当没看见,既没有谁跳下车,横眉怒对的将一张整改通知书和几张罚款收据一起递过来,也没有网格员不知从哪里钻出来,说社区主任请事主到居委会喝茶更没有戴着钢盔手提大锤开着大铲车的城管执法队气势汹汹赶来,不由分辨先拆了再说。宜昌有句俗话:“政策是死的,方法是活的。”

  那栋实际上就是一层半二楼只能算是阁楼的两层小楼恰好就在学院街与中书街的丁字路口,就似乎和另一侧的那栋平房形成了一个犄角之状,虽然道路并没有因此变窄,可在人的视角上就有些喇叭口收紧的感觉。所以车辆不管是从中书街开到学院街,还是由学院街拐进中书街,司机们都得小心谨慎加上那栋小楼靠中书街的那堵墙的夹角有些妨碍司机的视线,所以经常有车会在那里发生刮擦事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交的某一年某一天中午,逢贵一家人就在那栋房的堂屋里围着一口大锅热气腾腾的边喝酒边吃老大刚从江里钓来的那种后来卖成天价的江鲶,突听门外一声巨响,房屋一阵四下摇晃,甚至有尘土淅淅而下,大家吓得要命,以为半截砖砌成的房屋要坍塌了,扔掉筷子夺路而逃,胆战心惊的站在学院街上等待着那栋小楼轰然倒塌,激起和另一侧的那栋平房形成了一个犄角之状,虽然道路并没有因此变窄,可在人的视角上就有些喇叭口收紧的感觉。所以车辆不管是从中书街开到学院街,还是由学院街拐进中书街,司机们都得小心谨慎加上那栋小楼靠中书街的那堵墙的夹角有些妨碍司机的视线,所以经常有车会在那里发生刮擦事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