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而动(2)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随风而动

  二肥肠面

  宜昌得胜街与育才路的拐角处的那家面馆的那个一大清早就在热气腾腾的店堂里忙着招呼生意的老板听见有人一进店堂就用纯正的宜昌话在喊:来一碗肥肠面,味精多点不放广交宜昌话:辣椒就知道是那个又帅又有些时尚的权先生又来光顾他的生意,就接着也喊了一句:放糖的来了!那个老板的宜昌话说的不错,就是像权先生那样的地道的老宜昌人依然还是听得出老板话里的四川尾音。

  其实六十开外的权先生除了现在颜值保持的不错,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是小鲜肉的,权先生虽然算不上玉树临风,但和同类相比,还算得上英俊潇洒容貌比不上貌赛潘安,也还是雄姿英发,即便是早就不穿笔的西装也不再油头粉面,可从三十多岁直到今天基本固定的二八开的分头,还是很有派头的。一副大框的墨镜一软边的礼帽,即便是年岁大了,走到哪里依然很吸引眼球,就少有人知道,他不是装酷,而是因为视网膜落,有飞蚊症,遵照医嘱而必戴墨镜的。

  宜昌的饮食没什么特色是这座城市的吃货们公认的,过早吃面也是老规矩。可是除了武汉的热干面和兰州的拉面,北门和福绥路基本成了重庆红油小面的天下,不过就是涵盖了重庆的麻和成都的辣而已,因为佐料太多太杂,反倒是掩盖了食材本身的味道,加上麻的过重辣的厉害,除了可以祛除南方的瘴气以外,也会带来呼吸道和血压方面的隐患。权先生刚刚走过四方堰的时候,看见墙角下已经立有炸萝卜饺子的蜂窝煤炉和油锅了,才想起一晃又快到吃萝卜饺子的季节,而他在外地唯一没看到过的宜昌地方特色也就是那种名字土得掉渣的小吃了。

  上世纪那个被说成是的时期,对于当时还是个孩子的权先生来说,过早宜昌话:早餐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当时的物价便宜,一个人工作养活一大家人绰绰有余,而是粮票的问题,粮食凭票供应,早餐大多数孩子都是在家里炒现饭宜昌话:炒剩饭煮烫饭宜昌话:煮汤饭,就是外出过早,也就只有一两粮票,也就是说,只能买一两粮票规定之内的早点。在计划经济的时代,粮食供应是随着年龄和工种划分的,到了权先生成了四新路那所四中初一六班的学生的时候,他的定量提升到斤,过早的粮票也增加到二两。

&地唯一没看到过的宜昌地方特色也就是那种名字土得掉渣的小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