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白(60)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红与白

  六十葬礼结束

  一般而言,烧五七的时候,丧家敬献的包袱除了自己家里的人以外,也会为自己的哥哥姐姐妹妹准备的,还会为姑舅姨的亲属准备好的,那些分散各地的直系亲属除了会来人亲自参加,还会出钱分担整个仪式的花费开销,而那些各路的亲朋好友要不就是事先就拜托了丧家,要不就是到了丧家之后,赶紧掏钱委托写包袱的先生为自己写几包。

  除了给需要祭奠的亡人写下大量的包袱之外,还要给死了多年的各位亲人写上几封,还要分别给先朝的列祖列宗当地的古老前人坟地的土地老爷那座山上的孤魂野鬼还有那些彩扎的车马轿箱等祭物的轿夫马夫挑夫等都写上几封包袱。这就和现在到公墓祭奠亡人的同时,还要给自己亲人墓地前后左右的墓地已经安葬在同一座公墓里亡人生前认识的亲朋好友也燃两柱香烧几张纸钱的意义一样,都是希望互相关照的意思。

  丧家请来的那位熟知当地丧葬习俗的老先生在马不停蹄的写完全部包袱以后,还要给亡人写一封的交单,交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写给冥府,其内容有亡人的姓名年龄籍贯和死者的生平另一部分写给亡人,其内容是今日来了多少人,为他焚化去了多少纸钱多少衣物房屋和用品,并将丧家如何叫饭,如何用各种形式寄托他们的哀思,还有对亡人早日登仙充满期待等内容一并写在交单上。

  写好之后,丧家和亲朋好友在五七那天下午,规矩是一定要在太阳落山前,将所有的包袱都搬到让山上亡人的墓地能看得见的一个空旷之地上,架上松枝和干草之类的,然后将那些包袱层层叠叠的堆起来,连同所有的彩扎祭品和那两份交单一起燃火焚烧,与此同时,鞭炮齐鸣,所有参与仪式的人都要面对火堆磕头,以示对亡人表示自己的敬意。

  但这还没有完,宜昌地区的民众在清明节的时候,所有的亡人的直系亲属又要聚集在一起,要到亡人的坟墓前祭祀。还有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风俗叫赶堆子,就是那一天,丧家要准备一些馒头花卷烧饼之类的吃食,还有猪头肉卤牛肉花生米豆腐干卤鸡蛋之类的凉菜,当然还有酒和饮料,都带到山上,围坐在坟墓旁的空地上一起吃,那天,同事朋友街坊邻居都可以跟着去玩,就是叫花子遇上了,也可以加入进去大吃大喝一顿。

  夷陵区的规矩是清明节的时候,越是新坟越是要将青扫墓的时间提前,免得亡人在那边望而宜昌的规矩是七月十五鬼节的时候,即便儿女身在外地,也要给亡人烧纸,就是给他送钱,或在江边或在道口,天黑之后找一偏僻无人处,用粉笔画一个圈,里面写上亡人的名讳,将那些纸钱在圈里烧掉,是为送钱。而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还要去到坟墓前给亡人点一盏明灯,叫做送灯,民间传说是那天晚上亡人是要回家团年的,因为山里夜黑,怕亡人看不见路,所以要用灯照着。

  宜昌对于立碑有一种说法:要么不说,说了就得做。说了不做,不仅对亡者不敬,也会对家庭带来厄运的。宜昌及其周边的风俗是亡人一周年后方可立碑,现在因为诸多考虑,所以多将立碑的时间提前到烧五七之时,笔者的母亲就是五七之时立的碑,因为是合葬墓,后来笔者父亲去世骨灰安放后,就是在母亲原来的那块石碑上刻上父亲的名讳而已。

  至此,一场葬礼才算真正结束。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