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白(48)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红与白

  四十八打井上

  宜昌周边把送葬都说成“送上山”,即便是枝江当阳一带少山,也还是这么说。挖墓穴都叫做“打井”,有些地方也说“打金井”,其实大同小异,都是同一个道理。打井基本上也就两种形式,一种是“明庭子”,就是垂直挖一个深约到尺宽约尺左右的土坑一种是“穿堂窑子”,就是在“明庭子”底部大头一端,挖一个大小能放进棺材的土窑洞,一般高尺多,深尺多,用砖石水泥加固。其实也大同小异,不同的就是一个简单一个隆重一些。

  不过打井的时间各地各不相同,有的后人趁老人还健在的时候,就已经打好了井。一则为老人去世后有备无患,二则也可以让老人亲眼看看自己百年后的归宿,这和现在提前为老人在公墓准备骨灰安葬的墓地的做法大同小异有的是从“大殓”的当天就开始安排打井,有的是出殡的头一天开始打井,有的是出殡的当天早餐后安排人上山打井。笔者的丈人当年去世因为只停灵一天守夜一晚,所以打井就是最后那一种。

  打井对于丧家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在动土之时,孝子贤孙不仅要亲临现场,还要烧香表行大礼,祈求神灵保佑,也就是为老人修阴宅的一个“奠基礼”。宜昌周边在打井上还有许多讲究:比如打井时间的短,以灵柩在家停放时间的短来决定。自从选定的吉日吉时破土动工之后,不管那四个打井人磨洋工也好抢工期也罢,都必须在下葬前一日的下午完工,既不能提前,也不能拖后,理由一说一大堆,不说也罢如果灵柩停放时间很短,葬礼安排的很紧凑,那四个打井人就得风雨无阻,日夜加班,绝不能误了下葬选定的时辰。

  正因为打井就是为自己的老人准备阴宅,其重要性和受重视的程度不言而喻,所以,打井人的一日三餐烟酒茶的供应都是等同抬重的,历史记载,过去打井人吃饭的时候,孝子都要“以跪伴食,无命不起,直至食终”。如果时间紧迫,饭要送到墓地去吃,规矩是送去的饭菜以吃完不剩为好,万一剩下了,就地掩埋,忌讳重新带回家中的。

  风水先生定好的穴位钉好的木橛划好的开挖线,任何人都不得移动或修改。打井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风水先生认定的方位破土开挖。打井挖土时,第一锹土必须很认真的收藏一边,然后一直到挖好将那一锹土重新覆盖在坟头为止。打井的大小深浅,视棺材的大小而定,也就是落棺之后,棺盖一定要离地面五十公分为宜。

  当然在打井的实际操作时,如果发现“四对头”,则需要重新在那片风水宝地上另择“吉穴”。“四对头”分别是:“生对头”“死对头”“硬对头”和“软对头”。如果打井时,发现有蛇蚁鼠黄鼠狼等的巢穴,称做生对头如果发现有古墓和朽骨等,称做死对头如果发现大块石头和大块砂礓等,称做硬对头如果井下生水,称做软对头。这样的机遇极少碰见,笔者早年认识的一个打丧鼓的老师傅说他一辈子也就遇见过一例,当然,如果遇到上述四对头之一,就要另外择地打井,这就是民间规矩里的“四不葬”。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