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白(14)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红与白

  十四大殓下

  宜昌周边区域对于葬礼有各种各样的规矩,信者会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信者会说:“那么多的规矩,哪里能做得面面俱到?”所以还是宜昌的老话说得好:“信则有,不信则无。”这就和鬼神和灵魂一样,科学不承认,民间却深信不疑。

  就拿“大殓”来说,即便是将亡人郑重的“入材”,放好“子孙袋”还没有完,还要给亡人的头下放一个枕头,枕头里要装上高粱玉米谷子茶叶和青树叶等东西,这称之为“多子枕”,意思是指亡者的子孙多,亲人多,家庭兴旺,同时也代表着孝家希望老人即便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也要保佑本家子孙后代,家庭和睦千秋万代。

  当然这还没有完,在河北保定,“大殓”之时,要把老人生前的一些嗜好如烟酒糖茶,一些日用品如烟锅扇子毛巾拐杖铁球等物作为陪葬放进棺材里在湖北枝江,老人若是女性,还要放入用米饭捏成的饭砣,称为“打狗粑”,是让亡人在阴间赶狗用的而在湖北宜昌,这些东西仅仅就是陪敛物,等到封敛时,这些物品还要拿出来的。

  然后,负责收敛之人会请所有在场的亡人的直系亲属到布置好的棺材边看上一眼,当然会有人泪流满面,但决不允许将泪水滴落在棺材内。一般早就有所考虑,遇到这样的情况,主事的督官做一个手势,那些站在亲人身后的男女就会飞快的将那些哭泣之人拉到一边去。孝子点头认可以后,负责收敛的人才会将棺盖盖上,但不封严,用一块木材将棺盖和棺材隔开,一则以便通风,二则也好让陆续到来的悼丧的人好看到老人的遗容。这才是“大殓”的结束。

  亡人入敛完成后,披麻戴孝的孝子会在那些负责收敛人员的带领下,与前来帮忙办丧事的人一起,将亡人落气时睡过的灵床上的那些“床铺草”一般是用稻草,搬到离丧家不远的一处空旷地上,把那块给亡人擦过身子的毛巾宜昌话叫“抹澡袱子”也放在那些草上烧掉,这叫“烧抹澡袱子”。

  烧抹澡袱子之时要点鞭放炮,孝子一边跪着烧纸祈祷,一边注意观看那块“抹澡袱子”烧化以后灰烬上纹路的变化。据说,那块毛巾被烧后,上面出现的花纹决定死者“托生”的去向:如果是花纹,来生就会托生女人如果是文字的纹路,来生就会托变为男人,孝子就会悲喜交集如果什么都没有是门板一块,来生就会变为畜牲,孝子就会痛不欲生。而如果毛巾上面什么都没有,也不会对其它人说,即便是一起来烧抹澡袱子的人也会帮着丧家进行遮掩,以一句“什么都没看见”而不了了之。

  笔者母亲去世的时候,笔者对这些规矩根本一无所知等到父亲去世时,那些白事馆负责收敛的才说出了这个宜昌的老规矩。那块“抹澡袱子”是在殡仪馆吊唁大厅后面的冷库对面的山岩下烧掉的。天很冷,也已经天黑了,老婆捡了些树枝和干草,点燃以后将那块薄薄的毛巾放上去,火势很旺,看得见烧的很彻底,也烧得很干净,棉纺的,当然会有纹路,只是当时不懂纹路的区分,只是满意“烧得很好”,因为不懂,就多少是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