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南下(34)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路南下

  三十四关于文章中提及的人物的相关说明

  彭天琦,四川荣县人。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津浦支队工作团团冀鲁边游击支队政委中共鲁西北地委副书记襄西地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宜昌市委书记,恩师地委书记湖北省总工会主席,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部省委第二副书记,华中工学院党委书记,中共武汉市委第二书记,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第一书记。年逝世。

  这位宜昌首任市委书记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首任宜昌市刘真在他的进城前后的宜昌市人民政权回忆的:记得有一次政委彭天琦从汉口回宜昌,乘船住在统舱里,其他乘客感到很奇怪,怎么一个带枪兵警卫员的人还和老百姓睡在一起。当知道是宜昌市警备司令部政委时,有一段颇有意思的对话:“政委比市大些还是小些?”“比市还大一点。”“比市还大的官同老百姓睡在一个统舱里,真是稀奇事。”“这就是共产党三年打败国民党的原因啊!”

  焦林义,河北省平山人。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阜平县委宣传部部平西地委宣传部部南下干部大队队兼党支部书记湖北襄西地委组织部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宜昌地委组织部部,广州市委第二书记,广州市革委会副主任湖南省委书记,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年逝世。

  那篇匪夷所思的中共九大内幕揭秘有一个细节:参加大会的代表们到达北京后,大会秘书处负责人向各代表团秘书宣布会议期间的作息生活制度,说毛泽东提出这次会议在生活上要“复古”,就是住房坐车伙食都要从俭,为全国做榜样代表们不论原来身居何职,都要打成一片,体现政治上平等的原则。所以“会议确实开得比较俭朴。吃饭人一桌,凭票就餐,桌上基本不见剩菜。广东省代表团的名代表,除团孔石泉和早就在党内被称为元老的陈郁王首道外,都是至人共住一房与原广州市委书记焦林义同住一房的是一位青年教师。除在京的极少数高级党政领导干部外,代表们外出开会和参观都坐大车。大会没有发放或制作任何纪念品。晚间看文艺演出,座位按代表团划分,前后不定。”

  宋希濂,湖南湘乡人。读过中国和日本的军事学院,自北伐战争到解放战争被俘,宋希濂历经重要战役数十次,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有“鹰犬将军”之称。历任国军第七十一军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新疆警备总司令,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年被解放军俘虏,年月特赦,年赴美探亲,后定居美国,年逝世。

  那篇活捉宋希濂一文中透露,宋希濂所部年月在川东遭我兵团击溃后,慌忙率残部向西撤退,到达大渡河边时,万人的部队只剩下余人。这里是他与补给区司令约定见面的地方,不幸的是那个司令成了我军的俘虏,迎接他的将是陷他于灭顶之灾的天罗地网。敌军在我军打击下投降后,在一座古庙的神台下抓到几个俘虏。

  最后出来的是一个穿灰大衣,自称是“军需官”的胖子,衣袋上插着两支金笔,手上戴着两枚金戒指。那个胖子把一块金壳表送到战士面前想贿赂他,被威严地拒绝了。在俘虏军官排查命令“校尉军官各站一边”时,那个穿灰大衣的胖子偏偏站到校尉两排中间,就更加引起了解放军的怀疑。一个在宋部做过秘密工作的我军干部首先认出了宋希濂,当我军指战员再次问他是谁时,他只得老老实实地承认:“我就是宋希濂。”

  张经武,湖北宜城人,旧军人出身,后回乡当过乡警察局,在当地有一定名望。年月底,白崇禧召见张经武,封了他一个“华中剿总襄西游击指挥部少将指挥官”的空衔,命他迅速前往鄂西北发动反革命暴乱。张经武化装成商人回到宜城,假装向人民政府投案自首,暗中却网络旧部,于年月日发动大规模的“四六”反革命暴乱。

  暴乱被迅速平息后,张经武化装成商人只身逃往沙市和宜昌,利用各种场所吹嘘他的功绩,宋希濂又给了他一个“鄂北挺进军司令”的头衔,以示嘉奖。宜昌解放后,张经武化名李文玉,以行医看相为掩护,潜伏于陕西镇坪四川巫溪等地,并伪装进步先后担任巫溪县双河乡统计员莲花村小学教师,直到年春在“双反”中被巫溪县公安局发现并逮捕,押回宜城,于月日在宜城烈士墓前执行枪决。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