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南下(31)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路南下

  三十一陈赓与谢富治

  黄埔军校毕业又到苏联喝过洋墨水的陈赓会打运动仗是出了名的。

  年月,毛泽东决定,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第纵队和第军组成一个独立兵团,由陈赓任司令员,谢富治任政委,统帅陈谢兵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与刘邓陈粟大军构成“品”字形经略中原。毛泽东要求陈赓:“一定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打出去。”月,陈赓和谢富治率万大军强渡黄河腰斩陇海路,向西横扫千军如卷席,仅半个月,就歼敌万多人,威逼潼关。蒋介石急令驻守洛阳的李铁军第五兵团以其主力整编第三师西援。

  陈赓以部分兵力伪装成解放军主力,采取多路行军,增灶宣传虚张声势等疑兵手段,牵着整编第三师从山西到河南走了一大圈,将肥牛拖成瘦牛,然后找准机会向李铁军兵团发动了猛攻,战至最后,李铁军只率少数残敌逃跑,整个兵团部及整师全军覆灭,陈赓命令部队乘胜立即向南开进,在确山又把李铁军的师打得溃不成军。李铁军也是黄埔一期学生,据说在学校里还与陈赓交好,在抗日战争中也表现不凡,不料却栽在老同学陈赓的手里,后来每每提及此战,李铁军都叹息不已:“我半世英名,被陈赓毁于一旦。”

  陈谢兵团于年月攻克洛阳,在河南鲁山成立了豫陕鄂行政主任公署和豫陕鄂军区,建立了个专署和军分区,以及个民主县政权,在黄河平汉铁路汉水和潼关之间开辟了豫陕鄂解放区。这样,就把战线由黄河南北推移到了江北岸,中原地区也由国民党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为将来解放军南下的前进基地,这一点对于解放战争在年“打过江去,解放全中国”将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谢富治出身贫寒,作战勇敢,爱动脑筋,先是成为红四方面军的“契卡”苏联时期斯大林用于肃反的机构,为张国焘所器重征到达陕北后,反戈一击,受到毛泽东的好评,再次受到重用。先是与陈赓从抗战起就结成陈谢搭档,后来又与陈锡联组成新的陈谢兵团。坊间盛传:谢富治被调走后,陈赓向毛泽东要政委,被毛泽东所拒绝:“你还是自己既当司令又当政委吧。”不知是真是假,这只说明,陈赓不能与人为善,而谢富治则能顾全大局。

  谢富治在建国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文革”期间权倾一时,红极一时,年病逝于北京的时候,天安门新华门外交部下半旗志哀,周恩来所作的悼词中称谢的死“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年后,谢富治被定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年月,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并撤销悼词,骨灰盒也被移出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可是有许多人却提出相反的观点,秦基伟就指出,谢富治在战争年代和主持云南工作所做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也有人说,谢富治是唯一一个不让自己的子女腐败堕落的开国上将更有人说,江青建国后只为三个人流过泪,谢富治就是其中一人。而江是在得知谢被查出得了癌症的时候哭的,说明谢富治确实对伟大领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谢富治患病以后。据当年陈谢大军的将领陈康将军回忆说,谢富治临终前,陈康将军曾到北京看望他的老战友。当时谢富治尚认得人,见到曾经患难与共的老部下尤为激动,口中喃喃说:“不是我要整的,都是”陈康临别时,谢富治紧握着他的手,反复说:“我在云南没干坏事啊!”这样的个人回忆和张学良的那些回忆一样,历来可信度不高,仅供参考。

  值得一提的就是,谢富治不管是在战争期间还是后来被调到中央工作以后,一直都是毛泽东的忠实信徒。尤其他对毛泽东的极度崇拜在处理问题时的冷静果断冷酷无情的一面深为毛泽东所欣赏。在林彪折戟沉沙自取灭亡之后,谢富治虽然已经身染重病,但他一直拖着病体坚持部署毛泽东对批林批孔的有关指示,连周恩来都多次在各种场合承认,谢富治同志心思缜密,能力突出。虽然由于谢富治的病重,毛泽东不得不启用吴忠李德生吴德等人作为后备,但是,他们被告知,遇事可以同谢富治商量解决并告总理知道。用江青的话说,主席赞赏富治同志的高度的阶级觉悟性。

  这也就注定了谢富治后来的命运。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