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南下(16)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路南下

  十六不高兴的宋希濂

  十月金色的阳光洒在当阳平坦的土地上,一眼望去,快要成熟开镰的稻田果实累累的果林静静流淌的沮漳河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的荆门沙市公路尽收眼底,就像一幅色彩鲜艳的风景画。可是宋希濂的心情并不好:因为这里无险可依,无山可靠,一展平原本来是国军施展炮火攻势大量杀伤敌人的必杀剑,可是如今共军不仅人强马壮也有了足以抗衡的炮火,还有着成功进行三大战役实现国共军事力量逆转的优势,更有着“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魄,如果在这里进行大兵团决战,国军必败无疑。

  到了年下半年,国民党败局已定,刘伯承在中原军区干部会上就指出:“敌人对我们有三怕:一怕进关,二怕过江,三怕进川。”所以,国民党才会组成顾顺同扼守东南白崇禧坐镇华中张治中防御西北的联合战线。当然,刘伯承看出的襄西和江汉区域即可渡江,又可入川的国军的软肋也被蒋介石发现了,所以才紧急把远在新疆戍边坐冷板凳的宋希濂调回内地,担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第十四兵团司令及湘鄂西绥靖区司令。

  可是到南京述职的宋希濂却始终高兴不起来:明明军情紧急,可是南京依然歌舞升平明明国军在各个战场都遭遇失败,可南京依然相信,消灭共军指日可待明明物价飞涨,可南京还在加印钞票明明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可南京依然贪腐成风尔虞我诈,明明在党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应该精诚团结,可南京依然是派系纷争,谁也不买谁的帐,一个中央社的记者告诉他:“尤其是政治上的腐败无能和军队纪律太坏,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宋希濂到当阳视察国军第师的时候,顺便找过当阳县和县党部的书记谈话,问过当阳境内有多少“土八路”在活动。

  县回答得很快:“不多,就四五百人。”

  他转向县党部的书记:“这个县有多少我党的党员?”

  书记的回答也很快:“两千多人。”

  宋希濂就嘲讽地说:“当阳县有二十万人,国民党员就有两千多,还有地方保安团队,为什么经常还要我们派一个师或者至少两个团驻防在这里,来帮你们防备你们所说的只有几百人的土八路,而浪费我们的机动兵力呢?”

  没有人回答他的提问。

  上任以后的宋希濂心情很不好:老头子国民党内部对蒋介石的一种背地代称其实并不信任他,不过就是事到如今,找不到会打仗的人而已。他的部队里除了他自己的嫡系陈克非的第二军,就是由河南南阳地方团队组成的十五军和驻守在当阳荆门一线战斗力堪忧的第二十八军。南京国防部命令原来驻守在陕西宝鸡的第六十五军取道陕南开赴湖北老河口归他指挥,可是胡宗南硬是不放,这个军始终没有过来,可见连南京的指挥棒也不灵了。

  “给国防部催催,把驻在川北万源的方靖的七十九军给我们调过来。”有些烦恼的宋希濂在对自己的副官下达命令:“给方军也发一个电报,要他从竹溪房县保康南漳向荆门宜城地区开进的途中,顺便对襄西那一带的共军地方武装进行一次围剿!”

  不过国军行进的速度实在不能叫人恭维:命令是月由国防部下达的,可是等到七十九军月份出发,对襄西解放区进行围剿的时候,已经是那一年的月了。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