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不雨棠梨满地花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世间云游求学的读书人,大多都相信个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上道理得来终究觉得浅薄,但从行脚路程里印证着书上的道理,再得来就多了些味道。

  谢宗师存的可不是印证书上道理云游的心,既然要给老秀才送一个弟子,总不能打眼让人看出,很丢面子的,不怕丢钱,就怕丢面子,但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其中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王元宝练拳之余,总在心中安慰自己,住持老和尚说的好好活,大概就是让自己按着最想要的方式活着,反正自己没有真出家,头顶的头发都老长了,谁还在意所谓的“戒律”。

  但是他永远不会想到,邋遢且还吝啬的神君谢宗师,送他的可不止一场造化,世人皆知读书开山门,但是追寻至臻的道理,还得到源头活水处,龙场镇就是一座至臻学问道理的书山学海。

  王元宝要推开的,是座书山大门。

  烟雨隙是南瞻洲南楚王朝,龙泉王朝和北阳王朝之间的一块缓冲地带,当年三家分晋时,烟雨隙还是大晋王朝都城最负盛名的山水景致,文风昌盛,以至于大晋书院也选择在此开山讲授圣人学问。

  世事多变,唯有山水景致不变。

  大晋书院旧址仍在,只是曾经幕天席地坐谈圣人微言大义的读书士子不是做了南楚和北阳两王朝的官员,就是弃了一身功名学问做了闲云野鹤的孤舟蓑笠翁,独守着一江烟水和一冬寂寥。

  但是念旧的人,还是有的。

  赵谦之借势打击了南楚文脉,又藉着收敛了北阳山野散修的名头,震慑山上宗派,这些都是赌局里的小胜,真正的不稳定的变数,却已经往龙场镇去,若是不提前做好万全的准备,保不齐会在后续的赌局中被人打得措手不及。

  至于龙场镇,小师弟的名字,倒也真是有够俗气,若不是脱不开身,他还真想看看老秀才那气急败坏的神态,武夫弟子,还是个半吊子和尚,有趣有趣。

  南楚大批武将和皇室宗亲通过各种手段投效北阳王朝,而朝堂上的风向更是与北阳暧昧不清。

  既然要做,那就把路打平,小师弟走的时候稳稳妥妥的总是好的,不过买路的钱,赵谦之也就提前收了。

  延川江的龙脉气运,赵谦之势在必得,老秀才给自己未来小师弟留下的手段确实大手笔。

  大晋王朝的文武国运被北阳徐家、南楚钱家、龙泉刘家各分其一,而大晋的龙脉气运却未曾染指分毫,文武气运再如何昌盛,没了龙脉气运镇压,就如同高屋建瓴,虽然好看,但经不起风雨,一经触碰便如梦幻空花,泡沫般消散。

  南方的雨太过柔媚,养出的士子清高有余而骨气不足,武运昌盛的北阳铁骑重甲,想要踏上南楚土地却是极为不易,原因便是大晋书院中那位南楚读书人的脊梁。

  延川江的水神的玉册仍旧是大晋王朝大晋王朝所封正的,一江的河兵水将都以大晋书院那位脊梁为尊,而延川江水神堪比中四境金丹地仙,更是对那位脊梁先生俯首称臣。

  赵谦之此来却不是以北阳王朝宰辅身份,而是龙场镇弃徒的身份而来。

  一个前朝读书人的脊梁,一个前朝御江水神,却替南楚阻挡了北阳铁骑数十年,但南楚皇室却丝毫不领情,反倒无时不刻不想着将延川江百里方圆纳入自己的版图,自毁“长城”这种蠢事,在南楚满朝大势中却是理所当然。

  当真讽刺。

  说是愚忠,也不为过。但赵谦之却很是佩服这位读书人的脊梁。

  延川江水神是位约莫双十年龄的年轻宫装女子,但凡神祗年岁不过是过眼云烟,但据赵谦之所知,这位国色天香的水神娘娘,可是当年大晋王朝的长公主萧豫,至于她与脊梁先生的关系,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曳波而来,飘飘乎犹如洛神临世,但这份美却是携着山水气运威势而来。

  中四境金丹地仙在延川江地界上与水神娘娘萧豫争斗,绝对讨不了好,就仅仅凭借着延川江百里方圆的山水威势,除却金丹剑修外,铩羽而归是意料之中。

  赵谦之不为所动,反倒饶有兴趣地观赏着延川江水神娘娘不为人知的美。

  风雨兴盛,山水近来。

  水神娘娘萧豫本携威势而来,但河边踏水的读书人却丝毫不为这雄浑山水气运威势所慑,反倒是这位北阳宰辅深如古井的眸子,惹得水神娘娘萧豫面上飞起一抹绯红。

  君子当如是,发乎情,止乎礼。

  这些手段对于那些心存叵测的修士或许有用,但若是对上一个真君子,却是多此一举。

 忠,也不为过。但赵谦之却很是佩服这位读书人的脊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